常任侠日记中的丁玲.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任侠日记中的丁玲.doc

常任侠日记中的丁玲   常任侠是著名的东方艺术史家、诗人。他一九三一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后留学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东方艺术。一九三六年底回国后,历任中央大学、国立艺专、东方语专等校教授。在一生的日记中,留下许多文化界、教育界的珍贵史料。其中有关丁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九三五、一九三六两年。(见《常任侠日记集?两京纪事》,台湾秀威资讯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版)一九三五、一九三六两年,是丁玲生命中的重要年份。她于一九三三年五月,在上海遭国民党特务绑架,被关押于南京三年。她这三年的南京生活,留下的史料很少。因此,常任侠日记中的内容就弥足珍贵,可以为我们了解丁玲这段历史,增加新的线索。 常任侠(留学日本时) 丁玲(1931年) 《常任侠日记集?两京纪事》台湾秀威资讯2011年版   丁玲晚年在《魍魉世界》中说,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押送南京后,先后被关押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还有几个月被“幽禁”在莫干山上,几乎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许多人怀疑她“已经不在人间”。直到一九三四年五月,她搬到明瓦廊以后,特务才对她放松监视。她从此也“稍稍开了一点门”,恢复与外界的接触。继在夫子庙一家小茶馆遇见张天翼和高植之后,方令孺、谭惕吾、沈从文得到消息,也都来看望过她。   常任侠日记有关丁玲的内容,始见于一九三五年二月,也就是丁玲搬到明瓦廊,“稍稍开了一点门”之后。当时常任侠在中央大学实验学校执教,任高中部主任,同时与汪铭竹、艾珂两人编辑《诗帆》杂志,在诗坛上已小有名气。他于二月二十六日记:“上午上印刷所,下午上日文。德华告诉我,丁玲同高植来玩,电话曾邀余。及下午赴艺术教室,则偕其子去矣。”   接下来两天的日记,也都与丁玲有关:“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同方令孺、丁玲两女士,雇一马车,游孝陵灵谷寺及灵园花房。晚间请两女士吃北平面饼,皆尽饱。”“二月二十八日,同风子、高植午餐于丁玲女士处(彼住将军庙祁家桥吉如里一号二楼蒋宾之先生)。其同居冯达患病,午餐后同丁玲及其子玲玲(子名麟女名慧)、风子、高植游古林寺,至金女大参观。”   从这三条日记看,常任侠认识丁玲,可能是高植和方令孺介绍的。在这次见面之前,他没有见过丁玲。所以第一天错过了,第二天便约了方令孺,去丁玲家回访。日记里提到的德华,是徐德华;风子,即郁达夫的侄女郁风。这两人都是画家,当时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从潘玉良习油画。   最值得注意的,是括弧里的“住将军庙祁家桥”一句。丁玲在《魍魉世界》中说,她于一九三五年春天,最后搬入苜蓿园之前,“先后住在明瓦廊与螺丝转弯”,没有提将军庙祁家桥。我想她没提祁家桥的原因,可能是在这里住的时间很短,后来忘记了;但却可能是她搬到苜蓿园之前,住过的最后一个地方。因为这之后常任侠再见到丁玲时,丁玲已经搬到苜蓿园四十四号。遗憾我见闻不广,不知道蒋宾之先生是谁,有关情况还没有查到。   这次见面后不到一周,常任侠便去了日本,报考东京帝大文学部。两人再次见面的时间是同年九月常任侠暑假回国之后。可能常任侠回国后不久,便听说丁玲病了,在中央医院住院治疗,九月五日便与方令孺约好,“礼拜日下午同至丁玲处”。不料当天方令孺有事外出,两人未能依约去看丁玲。四天后,才于“下午四时,同方令孺女士赴中央医院视丁玲病,彼住楼上二七七号,患气管及消化器病甚剧”。常任侠在这一条日记里,还提到丁玲已经搬了家,“近居苜蓿园十八号对面茅舍中,其同居冯君,已患肺病经年矣。”这两件事,既可能是方令孺告诉他的,也可能是丁玲当天告诉他的。   苜蓿园地处中山陵附近,“坐落在中山门外一个小村庄里”。丁玲说,她选择这处地方,是因为这里是南京近郊的风景区,“城外空气好”,方便病人休息和养病;加上她“总想躲开人,越远越好。……恨不得一下搬到国民党管不到的地方,那就更好了”。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即房子是她自己找的,还是中统安排的?丁玲说,苜蓿园的房子是左恭帮她找的,“房子小,质量不高,房租也不贵”。但当时任中统第四科科长的万亚刚在《记丁玲》中说,丁玲搬入苜蓿园是中统安排的。他说丁玲所住的苜蓿园四十四号,本来就是中统建造的,“为中统领导人周末休闲之所”。故亦绝非如丁玲所说,“房子小,质量不高”,而是一座“洋式平房”。“中统特将她夫妇与姚蓬子一起,安置在那里,待她不谓不厚”(《国共斗争的见闻》,台湾李敖出版社1995年版)。两人说法相去甚远,谁对谁错还需要探讨。   我认为万亚刚的说法,可能更接近事实。道理很简单,丁玲住在苜蓿园时许多人去访问过,都见过这所房子。少青在《最近的丁玲女士》中说,房子是“四开间西式平房,粉红色的墙壁,茅草盖顶,十分清雅”。丁玲住在这“四开间房子之一半,中间是客室,靠东的前房是她的书房,后面即是她的卧室”。“房的四周都是草地,窗下林木成阴,前面更有一个大空地”,总之,“很够一个作家的住宅风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