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病理學笔记3.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研病理學笔记3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风湿病(rheumatism)   一、概述:   1、风湿病概念: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2、好发部位、好发年龄、地区特点。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   三、基本病理变化:   (一)非特异性炎   (二)肉芽肿性炎:   1、变质渗出期:结缔组织纤维粘液样变性,胶原纤维肿胀。继而肿胀的胶原纤维断裂、崩解成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少量浆液和炎症细胞(淋巴细胞、个别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2、增生期(肉芽肿期):风湿性肉芽肿,即Aschoff小体(Aschoff body),近似梭形,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各种细胞成分:风湿细胞(Aschoff细胞):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核的中央,核的横切面状似枭眼;纵切面上,染色质状如毛虫。少量淋巴细胞和个别中性粒细胞。   3、瘢痕期(愈合期):出现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并变为纤维细胞。整个小体变为梭形小瘢痕。   四、各个器官的病变:   (一)风湿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内膜炎:   (1)好发部位:二尖瓣;   (2)赘生物特点:多个,粟粒大小,灰白色,单行排列与瓣膜闭锁缘;镜下为白色血栓。   (3)结局及影响。   2、风湿性心肌炎:   (1)部位:心肌间质;   (2)病变特点:风湿小体形成;   (3)结局及影响。   3、风湿性心包炎:   (1)病变:心包积液;绒毛心;   (2)结局及影响。   (二)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及病变特点;结局。   (三)皮肤病变   1、渗出性病变:环形红斑   2、增生性病变:皮下结节   (四)风湿性动脉炎:累及脑动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小舞蹈症”。   第二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因;部位;病变特点。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草绿色链球菌;   (二)部位:二尖瓣;   (三)病变特点:赘生物(肉眼:单个,较大,颜色污秽,质地松脆;镜下:细菌团,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白色血栓成分)。   (四)结局及合并症。   第三节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致病因素:   1、血脂异常;   2、高血压;   3、吸烟;   4、相关疾病:糖尿病,甲减,肾病综合症;   5、年龄;   6、其它:性别,感染,肥胖等。   (二)发病机制:脂源性学说、致突变学说、损伤应答学说及受体缺失学说等。   二、基本病变:   (一)脂纹(期):脂纹(fatty streak)是AS早期病变。动脉内膜上出现帽针头大小斑点及宽约1~2mm、长短不一的黄色条纹,不隆起或稍微隆起于内膜表面。镜下为泡沫细胞聚集。   (二)纤维斑块(fibrous plaque)(期): 肉眼观,为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随着斑块表层的胶原纤维不断增加及玻璃样变,脂质被埋于深层,斑块乃逐渐变为瓷白色。镜检下,斑块表面为一层纤维帽,纤维帽之下有不等量的增生的SMC、巨噬细胞及两种泡沫细胞,以及细胞外脂质及基质。   (三)粥样斑块(期): 粥样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亦称粥瘤(atheroma)。肉眼观为明显隆起于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切面,表层的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多量黄色粥糜样物质(由脂质和坏死崩解物质混合而成)镜下,纤维帽玻璃样变,深部为大量无定形坏死物质,其内见胆固醇结晶(石蜡切片上为针状空隙)、钙化等。底部和边缘可有肉芽组织增生,外周可见少许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病变严重者中膜SMC呈不同程度萎缩,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新生毛细血管、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三、复合性病变(complicated lesion):   (一)斑块内出血   (二)斑块破裂   (三)血栓形成   (四)钙化   (五)动脉瘤(aneurysm)形成   四、主要动脉的病变: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   (二)脑动脉粥样硬化;   (三)肾动脉粥样硬化;   (四)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五)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文档评论(0)

fv45ffsjj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