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线长定理_6.doc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切线长定理_6

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应用.因切线长定理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切线长定理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切线长定理,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与几何的综合题,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把知识连贯起来. 2、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需要一个课时.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观察、猜想、证明,并深刻剖析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对重要的结论及时总结; 在教学中,以“观察——猜想——证明——剖析——应用——归纳”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切线长的概念,掌握切线长定理; 2.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 3.通过对定理的猜想和证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切线长定理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切线长定理的灵活运用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观察、猜想、证明,形成定理 1、切线长的概念. 如图,P是O外一点,PA,PB是O的两条切线,我们把线段PA,PB叫做点P到O的切线长. 引导学生理解:切线和切线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切线是直线,不能度量;切线长是线段的长,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圆外一点和切点,可以度量. 2、观察 利用电脑变动点P 的位置,观察图形的特征和各量之间的关系. 3、猜想 引导学生直观判断,猜想图中PA是否等于PB. PA=PB. 4、证明猜想,形成定理. 猜想是否正确。需要证明. 组织学生分析证明方法.关键是作出辅助线OA,OB,要证明PA=PB. 想一想:根据图形,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OPA=OPB等.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归纳: 把前面所学的切线的5条性质与切线长定理一起归纳切线的性质 6、切线长定理的基本图形研究 如图,PA,PB是O的两条切线,A,B为切点.直线OP交O于点D,E,交AP于C 写出图中所有的垂直关系; 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 写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 写出图中所有的等腰三角形. 说明:对基本图形的深刻研究和认识是在学习几何中关键,它是灵活应用知识的基础. 应用、归纳、反思 例1、已知:如图,P为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 A和B是切点,BC是直径. 求证:ACOP. 分析:从条件想,由P是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A,B是切点可得PA=PB,APO=BPO,又由条件BC是直径,可得OB=OC,由此联想到与直径有关的定理“垂径定理”和“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于是想到可能作辅助线AB. 从结论想,要证ACOP,如果连结AB交OP于O,转化为证CAAB,OP AB,或从OD为ABC的中位线来考虑.也可考虑通过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来证,可获得多种证法. 证法一.如图.连结AB.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APO=BPO ∴ OP ⊥AB 又BC为O直径 AC⊥AB ∴AC∥OP 证法二.连结AB,交OP于D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APO=BPO?? ∴AD=BD 又BO=DO ∴OD是ABC的中位线 AC∥OP 证法三.连结AB,设OP与AB弧交于点E PA,PB分别切O于A、B PA=PB OP ⊥AB ∴ = ∴∠C=POB ∴AC∥OP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以上证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2、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反思:例3事实上是圆外切四边形的一个重要性质,请学生记住结论.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对角互补. P120练习: 练习1 填空 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3厘米,PO=6厘米,PA,PB分别切O于A,B,则PA=_______,APB=____

文档评论(0)

mcplj198370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