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欺诈.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欺诈

论欺诈 法研一班 徐丛 026980 一、欺诈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早期罗马法对契约的基本原则是重形式轻意思。而严格意义上的契约观念或意思表示合意,只有在有约束力的意思表示不须靠即时交付来保障,并且在时空上与后者相分离时,才能真正形成。罗马法中契约观念的成熟始于诺成契约的产生,梅因称之为“真正契约”,它代表了罗马契约史上“巨大的道德进步”,这一时期孕育了一个极富生命力的合同法原理:契约仅基于双方自愿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一切外部的形式被视为意思表示的证据,相应的,民事欺诈制度也初现端倪。罗马法后期,立法除对契约形式保持一定要求之外,已将当事人内心的意思作为影响合同生效的因素。当当事人意思表示与内心不一致时,罗马法转而采意思主义,否定表示意思的效力。这样,当事人终于从外部的繁杂礼仪及文牍主义中解脱出来,开始对欺诈等意思表示瑕疵进行深入的研究。公元前66年,裁判官阿奎利乌斯将欺诈列为私犯之一种。法学家亦作出了“善欺诈”与“恶欺诈”之分类。《法学阶梯》中规定,因被欺诈而形成的权益虽然有债的效力,但可以基于抗辩使之无效,这很类似于后世民法中的可撤销行为。 民事欺诈制度被罗马法所确立以后,迄今为止获得了重大的发展,各国法律纷纷加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吸收和运用,成为民事生活中的重要制度。 1804年《法国民发典》以意思自治为核心,详细而严密地规定了“意思表示解释”的规则,提出了“意思主义理论”,规定了欺诈的概念,构成及法律后果等一系列法律制度,为后来的民事欺诈理论提供了依据。后来的《德国民法典》对欺诈作了最成体系的规定,它采取“削弱了”的表示主义,规定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得撤销的法律行为列入不当得利的规则当中,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发展,如日本,瑞士,我国台湾地区民法。 欺诈制度在英美法系中也有体现。英国就最早制定欺诈的单性法,对英美法系欺诈之法影响深远,后又随着实践的需要,颁布了《错误陈述法》对欺诈作更全面的规制,与大陆法系不同的是,它将欺诈与错误性陈述相混同,因欺诈致契约无效时,法院认为该契约自始无效,只有当事人因对标的物的处分或非法行为造成损失时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衡平法规定了以更改作为因欺诈而订立契约的补救方法。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201条对欺诈作出了规定,它将欺诈与错误陈述区分开来,亦规定了因欺诈而订立契约“可撤销”。另外,它规定除欺诈人赔偿受欺诈人实际损失外,还应承担惩罚性的损害赔偿及对欺诈行为的制裁。这一点在大陆法国家是没有的。值得提出的是由于欺诈形式的多样性和在各领域的广泛存在,各国都在公司、证券、广告、破产等领域对欺诈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欺诈的含义 从整体上说,欺诈有民法上欺诈和刑法上欺诈之分,前者包括法律行为意思表示制度中的欺诈与侵权行为中的欺诈,而表示行为中的欺诈是民事欺诈制度的理论基础,亦为民事欺诈的狭义概念。本文主要对意思表示制度中的欺诈进行论述。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通则的意见所作的解释,欺诈是: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这是我国对民事欺诈见诸法律上的唯一定义。本文采此定义。 欺诈是导致意思表示不自由的原因之一。在实践中易与其他的概念混淆,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欺诈与相关几个概念的关系。 1、欺诈与胁迫 两者都是意思表示不自由的形式,所订立的合同效力都是相同的(无效或可撤销)。二者的区别主要为:a、在方法或手段上,前者多为平和而隐藏地进行的,后者多为使用暴力。b、从效力上看,各国多规定后者产生的撤销权可以对抗善意第三人,而第三人欺诈时,无论相对人是否为善意均得撤销之。后者则不可。这是源于两者的恶性程度之别。 2、欺诈与真意保留。真意保留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隐匿其心中的真意而作出与其真意不同含义的意思表示行为。与欺诈有性质上的区别:a、真意保留本身表现为真实的意思表示,其欺骗意图存在于表意人的内心,此种虚假表意不会引起相对人的误解,相对人为善意不知情,对此作出的承诺完全是真实客观的。而欺诈行为不具有法律行为的性质,其欺诈意图须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且要使相对人陷入错误。b、效力不同。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可撤销,而多数大陆法国家规定,“故意隐匿其心中的真意,而表示了于其真意不同意义之意思表示”时,“其意思表示并不因之无效”,即强制其为有效行为。 3、欺诈与重大误解。传统民法将“错误”和“误解”严格区分。错误指表意人的非故意的表示与意思不一致,误解指相对人对意思表示内容了解错误。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重大误解”,应解释为不仅包括表意人无过失的表示与意思的不符(错误),也包括相对人对意思表示内容之了解错误(误解)。欺诈和重

文档评论(0)

haha858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