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涞水县波峰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涞水波峰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2.时间:120分钟 分数:150分
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已经置身“微时代”,不仅艺术作品本身发生着变化,整个审美系统也因此发生了嬗变。
近期大卫·霍克尼来华办展,这位善于描绘日常生活的当代油画大师,七八年前居然开始用手机画画。他说用手机绘画并不是向技术投降,因为手机不过是个艺术媒介,可以让画画回到我们的生活中。艺术家顺应了技术潮流,使绘画回归生活。然而谁会用手机来绘画呢?当然更多的是普通大众。这就是当今“生活美学”的两个面向:一方面,艺术家的创作日渐融入生活,另一方面,大众的日常生活愈来愈审美化。
显然,“生活美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媒介技术的普及。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审美方式变得既小(微博被压缩到140个字符)且快(网络传播的翻新率被提升)又即时(微信让大众即时分享)。这种技术特性是把双刃剑,既让审美得以民主化的播散与普及,也使审美变得愈加“虚薄化”。因此有人悲叹,艺术已经被“祛魅”:艺术的光环消失了。
我倒觉得不必如此悲观,如果“祛魅”的结果是人人都可能成为生活艺术家,这不正是审美教育的初衷所在?人们要把自己的生活打造成艺术化的生活,他们本来就有这样的权利和潜力,现在更加具备了条件。人们既是欣赏者,也是创作者,他们像艺术家创作艺术那样去塑造自己的生活,而且在生活当中对自己进行了审美教育。
微时代的“审美教育”明显不同于传统审美教育。在美术馆与音乐厅里,艺术品与观众或听众之间形成了等差关系,艺术品高高在上,充当老师,受众则好似学生。区别于这种“园丁教育”模式,生活美学走的是“平等教育”之路,人们与文化对象形成了既开放又对话的动态关联,而非来自他人的等级教育。在美术馆与音乐厅度过的“审美时间”,往往是日常生活的中断,审美结束后还要回到日常生活之中。然而,微时代的美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美育,从日常生活到审美、再从审美到日常生活,都是延续而贯通的。日常生活是大众的常态,在其中进行的美育才是长久之计。
在微时代,人们越来越接近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实现大众的“审美人权”,进而将人人都塑造成生活的艺术家。审美作为一种权利,其实现一方面取决于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公众的审美体验水平,通过审美创造与公众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逐渐累积成为社会的“审美财富”,从而为广大的公众所共享。如果没有相应的审美素质的人群,即便提供再多的审美品,人们也未必能够参与其中。而培育民众的“审美文明”的基本素养,则有赖于借助新技术推动“生活美育”全面深入的展开。
换言之,微时代“生活美学”所造就的大众的审美生活,不仅带来了“文明素养”,更在于实现了“文化人权”。因此,艺术并未终结,而是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民主化时代。
(《人民日报》刘悦笛?2015年5月12日?14?版,有删减)
1.下面对“微时代的审美嬗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时代能让艺术家的创作日渐融入生活,大众的日常生活愈来愈审美化。
B.在微时代,人们已经实现了大众的“审美人权”,人人都塑造成为了生活的艺术家。
C.在微时代,借助新技术能“生活美育”全面深入展开,也能培育民众的“审美文明”的基本素养。
D.微时代的美育从日常生活到审美、再从审美到日常生活,延续而贯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代油画大师大卫·霍克尼认为手机绘画可以让绘画回到我们的生活。
B.媒体的艺术特性使审美得以民主化的播散与普及,同时更加“虚薄化”。
C.人们具有权利、潜力和条件把自己的生活打造成艺术化的生活。
D.作者认为艺术被“袪魅”的结果是人人都能成为生活艺术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们像艺术家那样去塑造自己的生活,而且在生活当中对自己进行了审美教育。
B.微时代的“审美教育”与传统审美教育不同在于生活美学走的是“平等教育”之路。
C.微时代实现了大众的审美教育,只要提供更多的审美品,人们都能进行审美。
D.微时代的“生活美学”是一种大众化的、自我的、终身化的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长久之计。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北省沧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无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无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含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无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含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文)试题含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无答案.doc
- 河北省沧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文)试题无答案.doc
- (高清版)DG∕TJ 08-2182-2015 道路LED照明应用技术规范.docx
- (高清版)DG∕TJ 08-2218-2016 村庄道路建设技术规范.docx
- (高清版)DG∕TJ 08-2142-2014 非承重蒸压灰砂多孔砖应用技术规程.docx
- (高清版)DG∕TJ 08-2259-2018 高桩码头结构加固改造设计标准.docx
- (高清版)DG∕TJ 08-2283-2018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标准.docx
- (高清版)DG∕TJ 08-2204-2016 市政道路桥梁信息模型应用标准.docx
- (高清版)DG∕TJ 08-2238-2017 绿色建材评价通用技术标准.docx
- (高清版)DG∕TJ 08-2208-2016 住宅建筑电能计量技术规范.docx
- (高清版)DG∕TJ 08-2234-2017 城镇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 (高清版)DG∕TJ 08-2163-2015 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信号覆盖系统集约化技术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