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专题19项脊轩志(课件)(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散文之部 第十九课 项脊轩志 【学习要点】 1.探究文章内容和情感。 2.探究文章的艺术特色。 要学会哟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有人将此文概括为“一个书斋”“两种情感”“三世变迁”“四个女人”,请按着这个思路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书斋——项脊轩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两种情感分别是什么,具体说明。 3.三世变迁——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归家三代变迁的情况的? 4.《项脊轩志》中的四个女人中体现了什么情感? ☆课堂探讨☆ 你知道吗? 这是一道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的题目,注意对文章内容进行整合。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1.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名作,作者所托之“物”就是“项 脊轩”。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文中通过“百年老屋”的几经变迁,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连缀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沧桑。往事如烟,可写可记之事很多,而作者将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无论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无不围绕着“项脊轩”这一中心,条理井然,形散神聚。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2.两种情感分别为“悲和喜”。喜:小轩之变,小轩之趣。悲:诸父异爨、忆先妣、忆大母、四遭火、悼亡妻。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3.本文通过记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 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将与项脊轩有密切联系的往事 交织成篇,以生活中的一桩桩琐事,尽现了祖母、母亲、妻子三代人与作者的情谊,同时也反映了归家中三世变迁的沧桑。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4.文中共写了四位女子的形象:哺育过项家两代人的老妪、慈爱的母亲、对“我”寄以厚望的祖母、与“我”恩爱情深的妻子。写老妪,是为了写母亲,因此,可以说,作者主要叙述的是三个人。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课堂提高☆ 1.文章最后一部分是如何写夫妻的恩爱之情的? 灵活运用哟 ☆课堂提高☆ 【答案】(1)正面写情:“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时”,时常,经常,有“问”就有“答”,有“学”就有“教”。字里行间,仿佛能听见项脊轩中不断传出来了欢声笑语,能感受到他们夫唱妇随,心心相印,志趣相投,情深似海的感人场面。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2)侧面写情:“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此语表述非常巧妙,值得玩味: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原因。由此还可以推出,“吾妻”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仅是“阁子”,更有“阁子”中的人,“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看似平淡,却也字字含情:前一句,“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项脊轩原是既小又暗且破,作者“稍加修葺”再做美化,独居陋室,悠然自得,其乐无穷。如今,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直写妻死后的伤感,但我们从文章前后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二、三句写两年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已全然没了当年的热情,平实的语言中,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3)借物抒情:文章到此,看似结束。可作者笔锋一转,又起波澜:巧妙地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来收束全篇。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意蕴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的怀念之情与树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做的怎样? ☆课堂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作者情感和文章的内容的题目,首先找到抒情的手法,然后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找到窍门了吗?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课堂探讨☆ 你知道吗? 这是一道艺术手法探究的题目,注意答出特色,然后结合文章进行解释。 ☆课堂探讨☆ 做的怎样? 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