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9章文言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docVIP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9章文言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9章文言阅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第九章 文言文阅读 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河北 周洪彩 【考纲解读】 在高考考纲中对这一考点的规定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理解文言文的一项重要能力,它虽然侧重于语言形式的考查,但同时也涉及内容,因而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又文言文阅读书面表达能力。 1.对下列句子中队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D.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冒:.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B.①⑤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①②为抗夏,⑤为平饥民之乱 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间,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收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C 【解析】考查“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郭被调往金州的原因是“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 译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译文                             【答案】(1)我在任时已经听到这种警报,担心西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我国边境,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防备。(2)郭浩招募聚集流落的难民,开荒种田,把自己的计划安排发布到各地。 【解析】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以直译为主,又要借助语境意译才能“信”、“达”、“雅”。(1)中“将”为将领,“虑”在此处应为“担心”。“盗”应据语境意译为“侵犯”之类。“设备”为提前设置防备。(2)中“招辑”为招募聚集,“流亡”是动词活用作名词,须翻译出来。“规置”为规划安排。“诸”是“之于”。 【答题方法探寻】 “信、达、雅”,一直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达”,就是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雅”,就是讲求文笔优美,意蕴丰富。 “信”和“达”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属于直译层面;“雅”是文言文翻译较高的要求,属于意译层面。直译和意译,是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文言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言文翻译留、删、补、换、调、变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一)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以今义当古义。例如: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该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此句中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漂亮”。 (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 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 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因为”,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 (四)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翻译时,因为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该删除不译。比如表示判断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该从译句中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断词“是”。 (五)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

文档评论(0)

84537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