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全国卷二答案2015-10-4解读.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高考语文全国卷二答案2015-10-4解读

15. C C【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仔细分析横线的上下文和各选项的优劣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 ② ,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 ③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答:①阅读也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16 【参考答案】 ①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②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 ③通过质疑找出问题的根源 17.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答案示例:图形由橄榄枝和多面旗帜组成,这些旗帜又巧妙地构成一只飞翔的鸽子。旗帜代表不同国家,鸽子代表和平,飞鸽衔着橄榄枝,强化了和平的寓意,整个图形表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答出图案要素给2分,答出寓意给3分,语句通顺给1分。) 2015高考语文 全国二卷解析 段落 句数 内容 一 1 写20世纪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二 3 讲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三 5 写艺术文本对接受者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四 5 写文本与接受呈现出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朝文本的本义靠拢或对文本的误读、创造。 五 5 讲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 1.【答案】A 【解析】原文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而不是说它“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畴”。 2.【答案】C【解析】强加因果。 3.【答案】B【解析】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祁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出,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 护儿因不敢言。 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 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今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 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 ”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来。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号。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谥号来自于谥法。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大致分为三类:属表扬的有:文、武、景、烈、昭、穆等;属于批评的有:炀、历、灵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愍、悼等。)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答案:C,应该是嫡长子继承制。)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7(1)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3ggoup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