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性民族歌曲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探究[精选]
地方性民族音乐进入课堂的探究
11级学3班 胡 珍
4月23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化山歌传承人、新化县文化馆馆长辜红卫先生一行,来到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山歌讲座,展示了新化山歌的无穷魅力。一曲《神仙下凡实难猜》迷倒了无数俊男靓女,受到了90后学子们的激情热捧。新化山歌,是主要流传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民间的民歌。新化山歌,其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山歌以口头创作、传唱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其曲调、节奏、结构、句式都很自由,音调依新化方言按字行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间文艺。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青少年中受到普遍的漠视,这是十分遗憾和悲哀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用民族音乐感染、熏陶青少年。让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看到新化山歌进校园的活动,对民族音乐进中小学课堂进行了思考探索。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可能将它们照单全收地一股脑儿搬进课堂,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筛选和提炼;其次,地方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原生态音乐,是精华与糟粕共生共荣,必须对它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类后,才能将那些格调健康、旋律优美的东西引入课堂。
教唱民歌——“山珍野味”入课堂? 1.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多姿多彩,五峰被誉为山歌之乡。教唱民歌,就是把散发出地方民族气息的“山珍野味”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地感受到山地民歌在悲情中的浪漫,从而对民族生存状态中的多灾多难和不屈抗争产生认同和共鸣。? 2.从多姿多彩的体裁样式中发掘精品,兼容并包。本地民歌的体裁形式有山歌、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新民歌等。在教学这些不同体裁样式的民歌中,注意营造与这些民歌实际发生相仿佛的场景,如教唱《采茶歌》,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向当地茶园,一边从事勤工俭学劳动一边演练这些歌调,学生们兴致盎然,不仅歌唱得有滋有味,而且领略了采茶劳动的艰辛不易,从实践中懂得了音乐可以放松心情、减轻疲劳、振奋精神的功效。
3.传授民间乐理,让学生体味古朴优雅的徵羽乐风。从艺术技巧和表演手法上看,本地民歌也有显而易见的地域特色。它曲体玲珑,宫、商、角、徵、羽调式齐备,尤以徵、羽两个调式为主打,体现了巴楚文化中的“徵羽乐风”。有选择地把这些地方民族的乐理常识通俗易懂地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民族音乐的摇曳多姿、瑰丽神奇。
(二)民间歌谣——清风徐来耳目新? 民间歌谣是地方民众生产生活劳动中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汗水和心血,有的叙人叙事,有的言情言志。总体来说,民间歌谣在人民群众中口口相传,一般都有怡人性情、教化一方的功能。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教点儿民间歌谣也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选择。
(三)唢呐声声——民间吹打动地来? 学习民间器乐演奏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挑战性课题之一。五峰民间吹打乐有两种:由吹奏乐和击乐组合演奏称之为“吹打乐”;由各种击乐组合演奏称之为“锣鼓乐”,俗称“打家业”、“打溜子”。它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为它与人民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并依附于民俗活动生存和发展,根植于泥土,流传于民间,其艺术风格独特,乡土气息浓郁,表现力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所以为广大人民群众世代相袭,历久不衰。本地民间乐器主要有唢呐、直笛、皮鼓、大锣、钹、云锣等。?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是一个相当大的母课题,从理论到实践都还亟需有识之士思索与探究,它既牵涉到我们的文化观和教育观(我们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究竟有着一个怎样的重视程度,我们的思想认识无不源自于我们内在的观念),也触及我们在教育体制、教材和教学法上的诸多敏感神经。笔者提出如下的思考与困惑:? ?(一)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支撑。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必须担负起直接传承文化的重任。教育者只有把它提升到民族文化重新建构的高度,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才会跨越重重障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务必意识到自己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责无旁贷。? ?(二)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呼唤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春天来临。只要硬式教育还存在,地方民族音乐就不可能大面积地呈强势地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 (三)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祈福于教材改革的区域化。教材的“大一统”格局必须突破,各地应当组织教育专家和文艺专家们编辑出版自己的乡土教材,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