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浅谈贝多芬与阿炳异同 正文致谢.docVIP

【2017年整理】浅谈贝多芬与阿炳异同 正文致谢.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绪 论 (一)论文的背景及目的: 通过对大学四年的学习情况,在毕业之际,最后对自己的学习作一个总结、归纳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一生坎坷,以艺为生——浅谈贝多芬与阿炳异同这篇论文, 对贝多芬与阿炳在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作品创作等方面进行浅析,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两位音乐家的异同,更好的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在自己心理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那种感情以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表达的形象传达出这一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这句话充分体现了贝多芬与阿炳的一生创作经历与结果都是一项艺术活动。 (二)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 贝多芬与阿炳都是世界乐坛上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贝多芬在世界乐坛上创作了很多著名的乐曲,历来受到世界各国文人学士的喜爱,他的很多乐曲几乎是家喻户晓。阿炳虽为我国当时社会最底层的民间艺人,随着《二泉映月》一曲的广泛流传,他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大,他仅有的几首乐曲也是家喻户晓。被群众所喜爱。 在音乐创作领域,随着对民族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和深入研究,贝多芬与阿炳的曲子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关注,是研究音乐文化不可缺少的领域。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他的交响曲《英雄》、《命运》、《田园》等可谓流传甚广。它不同的曲子都有不同的风格。阿炳以一曲《二泉映月》轰动了大江南北,轰动了世界。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它们,更有力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本课题中,通过对图书馆以及网上的搜集和讨论,指导老师和专业老师的精心教导,平时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与交流等方法来搜集准备资料。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对比、分析、举例等方法来完成论文写作。 (四)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对贝多芬和阿炳的童年时代、青年时代、命运的转折期、生命的终结与身后的怀念、主要作品及作品分析,来论述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和异同点,从而使我们对这两位音乐家有更深刻的了解。 本文主要从贝多芬和阿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展开论述,对双方不同的生活背景、社会背景、创作风格等进行对比论述。 二、童年时代 (一)贝多芬—灰色的童年 贝多芬1770年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祖父是选帝侯的乐长,在当时波恩的音乐界颇享盛名,因贝多芬的外貌酷似其祖父,且有一个和祖父相同的名字,所以他的祖父特别宠爱他,给了他最初的音乐启蒙,只可惜在贝多芬3岁时祖父便去世了。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但无多大才能,且喜怒无常,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厨司,心地善良,性情温顺,但婚后倍受折磨,在贝多芬十七岁时便去世了。 贝多芬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因此在贝多芬四岁时,他的父亲便开始逼着他无休止的学习钢琴和小提琴, 稍有不慎,便遭毒打。八岁时开始他的第一次公开演奏会,但因为这时期他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凌乱和没有系统的,所以最终没有成为父亲预想中的神童。九岁时贝多芬有幸向波恩城的宫廷乐长聂费学习演奏,在聂费先生的亲自指导下,他广泛地了解和研究世界各国的音乐和作曲理论。十一岁时便辍学在家专心学习音乐,十二岁时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古钢琴,小提琴,大风琴并开始在当地剧院,教堂乐队工作。 (二)阿炳—艰辛的童年 阿炳1893江苏无锡父亲华清和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 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要感谢母校学院所有老师与同学四年来对我的关心与支持,感谢各位老师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同时也要感谢身边同学的热心帮助,没有你们的支持与关心,就没有我今天的毕业? 最后,我要向我的父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没有你们无私的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 [1]赫费尔.西方音乐的故事[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2]杜亚雄.中国民族音乐学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