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防口村村史[精选].doc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防口村村史[精选]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 河防口村村史 河防口村地处华北小盆地北缘,海拔100米。明代属密云县,清代属怀柔县。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以长城为界,北边属满州国,南边属民国统治区。1946—1949年,以东河道为界,河东属密云县,河西属怀柔县。村辖域面积14.23平方公里,姓氏以李、刘、王、高、黄、孙、马为主,先祖据传由山东搬迁至此(无祥考证)。河防口村南距怀柔城区13.2公里,距怀北镇政府5公里,东距大水峪2.5公里。主街呈十字交叉形,以大桥为界,南为101国道,北为111国道,国道贯穿村南北,交通便利。 村土地土垠为轻质中层叶片状岩类淋溶褐土和耕种型沙垠质洪冲积淋褐土。粮食曾以小麦、玉米为主,现在以种植干鲜果品为主,果品有梨、桃、杏、苹果、栗子、核桃等。现全村以“峪河”牌红肖梨生产为主。 村北山上有长城横贯东西,其中有北齐时修建的,也有明代重修和新建的,戚继光曾在此段长城负责督建。此段长城中,其中夹扁楼最为险峻,很有观赏性。据堪测,此楼方位为正南正北向。村内原有城堡一座,扁额有“河防口”三个阴刻大字,堡内有三街六巷,北高南低,为明朝永乐年间修建,此堡于1970年拆除。 河防口村以关名命村名,原在河道关口处刻有“河防”二字,修关处河道狭窄,关口两端为长城城堡,两楼之间连接建有天桥,供守关士兵过往通行。东来西往,通向两山长城,此关口是南来北往的重要通道,南北通道就是走河道,关口北约100米处,设炮台一座,由巨石垒砌。1943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后,此关口天桥被日本拆除,先拆东坤楼,后拆西坤楼,然后拆门垛。拆下的城砖被运往百崖厂、坟头(怀北庄)、邓各庄村等处为日伪军据点修炮楼。 日本侵华时期,由于人民遭受日伪军的残暴统治,经常到村里抓农夫去挖大沟、修炮楼、修围子,强迫散居的村民都搬到围子里去住。原三岔村村内房屋全被烧毁,村民被赶往峪道河去住。村民对日伪军的暴行恨之入骨,曾多次以不同形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和反抗,先后就有刘宗正、李永久、张玉琢、刘贤禄、刘贤祥等五人参加了八路军敌后武工队。 抗日战争胜利,村民欢欣鼓舞,庆祝胜利。接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农会、民兵小队和儿童团。1946年,马国良经常来村开展实行减租、减息、提高工资工作会。当时村农会由抗日受伤在家休养的刘宗正和河东村张全文为主任主持,组织贫下中农骨干进行工作。1946年又根据中共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实行土地改革,给地主留出部分房屋、土地维持生活外,其余房屋、土地、财产分给了贫下中农。其中一户地主,两户富农有200多亩地,30多间房分给了贫下中农,村内达到了户户有房住、有地种,群众都喜笑颜开、扬眉吐气。 解放初期,全村共200多户人家,600多口人。因土地改期,一部分地主富农分子不甘心房屋、土地被分,千方百计进行阻挠破坏,区政府将崔九江、刘长太、赵印芳等首要分子给予了镇压,但以伙会头子李太生为首的顽固分子仍不甘心,终于在1946年冬,制造了河防口残案,将农会主任刘宗正、张全文二人绑架到东山后进行杀害。 1947年,蒋介石发动大规模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村青壮年踊跃参加解放军和县大队,抗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全村先后参加解放军和县大队的达70多人,为壮大解放军队伍,推翻蒋家王朝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解放战争中,我村牺牲的就有9人之多。 因为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参加了解放军,村里维持秩序、站岗、值班、放哨、传递信息等大多靠儿童团。当时张祥任村儿童团长,团员有几十人,他们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另外,地里的农活大部分由妇女、老人和大点孩子去干,并开展了互帮互助,让亲人在前方安心参战。 解放后,在镇压反革命的运动中,伙会头子李庆生被依法镇压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为巩固土改胜利成果,县政府发给农民房产土地照,让农民安心生产。为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开展了互帮互助运动,1953年后又成立互助组,村北退伍军人季维福为互助组组长,村南刘贤齐为互助组组长,还有几个小型互助组,开始实行以工换工,齐工找价,对军烈属给予无偿协援,培养了农民之间的互助精神,使生产得到发展,农民增加了收益。 1955年,在党支部书记张万秋的领导下,成立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产业生产合作社,把入社的农民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土地、牲畜和农具资料入股分红,农民参加集体劳动,年终决算按劳取酬。 1956年由初级生产合作社改为高级生产合作社,土地、牲畜、农具等都归集体所有,取消了户与户之间土地界限,土地入股不计报酬,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土地连成了片,便于计划安排,便于耕种,为机械化作业和水利化打开了方便之门,提高了耕作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 1958年,高级社又转为了人民公社,河防口属王化大公社,实行大队统一核算。在人民公社大跃进,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旗帜下,大搞实验田、丰产田、大炼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