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3课[精选].ppt

鲁人版语文必修第四册 第一单元第3课[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古以来,或有才,或有情,或有趣的文人不少,但才情兼备、识趣俱佳的却并不多,杜牧便是不多者之一。都说大唐气象,在一国,曰气象,在一人,则曰气质。千年以降,有多少人能拥有唐人杜牧那样的精神气质呢?能够写出清明第一好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人称之为中国话剧之祖),历史第一文赋(杜牧23岁作《阿房 宫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声如黄钟大吕),扬州第一佳作(“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帘珠总不如”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堪称双子座)的杜牧,怎么可以被忽视呢?写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句,意趣不知低杜牧凡几的徐凝能够在扬州有一座门,可是作为扬州的最佳代言人,杜牧在这座 城市可有一丝形迹?大象无形而风月无边,或许,这才是杜牧最希望留给人间的吧。 【赏评】 杜牧笔下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和“扬州梦”,成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图谱和中国文人的集体记忆,这是多大的幸运呀!一个特定的诗人杜牧,在一个特定的朝代唐朝,因由一个特定的载体唐诗,和一个特定的城市扬州结下的情缘,照亮了历史的天空,竟是那样地摇曳多 姿,仪态万千,一桥春水,一捧明月,一帘幽梦,就像“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口”那样,执著地流到了今天,鲜亮如初。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提示】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的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 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尽致,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宫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 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他强调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 第1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2段叙写宫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3段夹叙夹议,点明:正是由于秦朝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4段转入议论 ,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统治者不能爱民。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 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警诫“后人”是全文的主旨。联系杜牧自己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所说的“宝历(唐敬宗的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以看出这“后人”指的应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 3.三、四两段议论分别侧重哪一方面?两段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两段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写法不同?第三段是怎样紧承上两段的?句法和表现手法有何异同? 【提示】 (1)第三段侧重于揭示秦始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四段侧重于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谏“后人”要引以为鉴。(2)后一段是对 前一段的拓展、推论。(3)第三段的表现手法是夹叙夹议,重点仍在铺叙,但以议论为框架、脉络;第四段则纯为演绎、推断。(4)两段之间,前一段是后一段的铺垫,不采用铺陈的方法淋漓尽致地揭露就缺乏力量;后一段,道理已明,再写就成赘疣,话说得越精要,越能引人思索、慨叹。(5)第三段用“嗟乎”紧承上两段的铺叙,转入对秦亡教训的议论,并领起后文一叹再叹的笔调。 (6)这一段,同前两段一样,也运用了骈文的四言句法,采用了铺陈、夸张、排比的手法,但散文的笔法更多,散文的气脉更足,“文赋”的特点更为鲜明。 4.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时,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名师点拔】 (1)秦不以六国为鉴,最终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再次证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 (2)当朝的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3)前事不忘,后事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