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刑法2[精选].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刑法2[精选]

中国古代刑法(下) shoco@126.com 三、主要罪名 早期采取以刑名统辖罪名的做法。 李悝《法经》确立起以“盗、贼”为中心的罪名体系 。 隋唐时期确立起以“十恶”为中心的罪名体系。 明清时期确立起了由“六部”统辖的新的罪名体系 。 (一)政治类犯罪 1、危害皇权与国家政权罪 在维护皇权方面,中国古代刑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了“谋反”、“谋叛”、“谋大逆”、“大不敬”等罪名,并将其纳入“十恶”重罪,予以非常严厉的处罚。另外对于泄露皇帝行踪、住所、言语机密以及欺谩、诋毁、诬蔑、怨恨、诽谤皇帝等行为,中国古代刑法都做出了非常详尽的处罚规定,严格维护君主的权威。 (一)政治类犯罪 在维护中央集权方面,中国古代刑法除了“谋反”、“谋叛”等重要罪名外,还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罪名。如汉代规定:辅佐诸侯的大臣发现诸侯有罪而不报告中央,为“阿党”罪;中央朝臣结交京外诸侯,为“附益”罪;舍弃朝廷的官职而奉事诸侯,为“左官”罪;诸侯王擅自越出其封国国界,为“出界”罪,等等。 此外,中国古代刑法还必须承担起制裁被统治人们的反抗的使命,尤其是对农民起义进行严刑峻法的镇压。如汉代形成的三人以上无故聚众饮酒的“群饮酒”罪、为起义农民通告情报、充当向导、供给饮食的“通行饮食”罪等,都承担着镇压人们反抗的重大使命。 (一)政治类犯罪 2、破坏政令罪 首先,在田宅、户口管理方面,规定了“脱漏户口”、“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等罪名。其次,在赋税、徭役管理方面,对于偷漏赋税、逃避差役、擅自征纳税收等行为,中国古代刑法都有相当繁多的罪名规定,如秦代规定:已下达征发徭役命令而逃走不报到,为“逋事”罪;到达徭役地点而又逃跑,为“乏徭”罪。最后,在货币、市场管理、交通秩序、社会秩序等方面,中国古代刑法也规定了相当繁杂的罪名,对私自铸造货币、扰乱度量衡、任意哄抬物价、赌博等行为进行刑法上的制裁。 (一)政治类犯罪 3、贪赃罪 夏朝的“墨”罪就是对贪赃罪的最早规定,而商朝将“殉于货色”列为“淫风”之一,其实也是对贪污受贿的惩处。西周时期的“五过之疵”专门规定了“惟货”这种贪污腐败导致司法不公的行为,秦朝称贪污、贿赂罪为“通钱”,对其严惩不贷。汉律开始设立“主守盗”、“受所监”、“受赇枉法”、“假借不廉”等一系列贪污、贿赂罪名 。 (一)政治类犯罪 3、贪赃罪 唐律则总结历代惩治贪污、贿赂罪的历史经验,罪名更加详尽,制度更加完备,专门规定“六赃”,即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财物、坐赃、强盗、窃盗,加重对“监临、势要”的处理,区分“枉法”、“不枉法”、“有禄人”、“无禄人”、“首犯”、“从犯”、“事前受贿”、“事后受贿”等不同情节与界限,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宋元明清各代继承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在惩治贪污、贿赂方面更加雷厉风行,尤其是明朝曾经一度以“拨皮实草”等严刑酷罚惩处贪官污吏 。 (一)政治类犯罪 4、渎职罪 就失职的犯罪而言,一般性的渎职罪对推举考试不实、延期不施行官方文书、忘记办理皇帝诏书所规定的事项、不报或者虚报所辖管理区域的灾情、所辖管理区域田畴荒芜等行为,都规定了专门的罪名条款。就擅权的犯罪而言,一般性的渎职罪对官署人员设置过限或者不应设置而设置、州县地方长官私自出界、私自改定皇帝圣旨或者官方文书、在任长官私自为自己树碑立传或者歌功颂德、上言大臣德政等行为,也都有相当繁多的罪名条款。 (一)政治类犯罪 除了一般性的渎职犯罪以外,中国古代刑法还规定了名目繁多的司法渎职罪与军事渎职罪等特殊性的渎职罪名。就司法渎职罪来说,对于司法官吏故意或者过失出入人罪、不依律论罪、私放在押人员或者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接受囚犯财物而指使其翻供等行为,历代律典都有相应的罪名规定。就军事渎职罪而言,对于擅自发兵、征兵有失公平、主将临阵退却、军需供应延误等行为,都规定有特别细致的罪名。 (二)人身类犯罪 1、杀人、伤害罪 早在三代之前,杀人罪已见于史料,称为“贼”。《法经》规定杀人者予以处死,并籍没其家,足见惩罚的严厉。秦律中屡见“贼杀人”、“贼伤人”的提法,并对教唆杀人、拒捕杀人等具体杀人行为以及伤害罪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汉初,刘邦约法三章,杀人与伤害罪就占据了两项,后来汉律还逐步对“谋杀”、“斗杀”、“戏杀”、“狂易杀人”、“轻侮杀人”等不同情节的杀人罪,予以区别对待。 (二)人身类犯罪 唐律对杀人、伤害罪的规定更为完备,尤其是在杀人罪方面,还形成了所谓的“六杀”: 1、谋杀 谋杀是杀人罪中最严重的犯罪,是指经过预谋与策划的杀人。多数谋杀罪还被列入“十恶”。谋杀属于阴谋犯罪,谋即成立犯罪,如果谋而未成、杀而成伤或者将人杀死,则属于不同的犯罪形态,处罚也分别由徒刑、流刑至死刑(绞与斩)。 2、故杀 故杀就是故意杀人,但事先并无预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