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国的历史认知差异及国民间的互信缺失.doc

与邻国的历史认知差异及国民间的互信缺失.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邻国的历史认知差异及国民间的互信缺失.doc

与邻国的历史认知差异及国民间的互信缺失   “居相近,心相远。”多年以前,一位学者曾以这样的短语,描述作为近邻的中日两国在文化和心理上的陌生和隔膜。他说,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对于这个“一衣带水”、打交道已有千年历史的邻居究竟有多少了解?能否做到“居相近,心相知”?   许多年过去,不但上述中日之间的问题还在持续加深,近期的中日关系甚至已从几年前的“政虽冷经尚热”迅速恶化到“政冷经冷人冷心冷”,而与其他邻国之间也面临诸多问题。人们看到,一方面,中国官方不断通过宣称“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安邻富邻”等,宣示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意图,并在领土主权纠纷中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主张;另一方面,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疑虑和担心又在不断凸显,官民各界对华负面言行时有表现,陆上海上侵害中国主权和利益的行为频繁发生并屡屡升级。这显然出乎中国官方和民间意料,也使许多国民在愤怒之际亦觉大惑不解。   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七位常委悉数出席。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有关金融机构和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负责人,众多驻外使节和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规格之高由此可见。以往若干年间,中国惯常是以“使节会议”方式研讨和布置外交方针及政策(至2009年7月共召开11次驻外使节会议),许多重大外交方针及决策均由使节会议决定并布置施行。由中共中央召开外交会议尚属首次,且以周边(有学者指出“周边”一词不妥,应代之以“邻国”。笔者同意此说,但为方便起见,文中多处仍沿用“周边”一词)外交工作为主题。而外交界及学界对会议关注度颇高,以周边外交为主题的研讨会接连不断,多个以周边外交和周边安全为研究方向的学术机构在各地建立起来,谈论周边外交一时蔚成风气。   中外媒体普遍认为,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举行此次会议,凸显了中央对周边外交的重视。习近平讲话中亦颇有新思路及新提法出现。近年中国周边外交力度之大引人瞩目,正面效果亦相当明显,但人们也意识到,近年来中国与诸多周边国家在领土主权、资源开发、历史认识等方面的剧烈争执,也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背景之一。习近平在会上称,周边外交应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人们认为,此语在肯定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关系成就的同时,正揭示了存在的不足。   陌生、隔膜、疏远甚至敌意当然无助于实现中国官方宣布的“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的目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复杂多样,公众有目共睹,学界也做了大量解读,本文不予赘述,唯希图从一个人们较少意识到的侧面做些探讨,即历史认知差异与错位导致的国民之间的互信缺失。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称“历史认知差异与错位”,不包括那种以国家为单位的,或在政府支持和鼓励下的掩盖、歪曲、篡改历史的行为。这种行为与本文所探讨的问题性质完全不同,对国家关系和民众情感造成的损害也更加严重,在政治右翼化背景下的日本,其在中日关系和韩日关系中所起的消极作用已经有目共睹,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也必然是完全不同的。   探讨这一问题,应该有益于减轻与邻国在心理上的陌生和隔膜,防止其进一步损害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陌生与隔阂有双方的原因,消除这些当然需要双方的意愿和努力。“欲正人先正己”,本文更多地从中国方面一些有意无意的历史认知和表述问题着手。   为什么会产生历史认知的差异和错位   与邻国对共同经历过的历史具有认知差异,这是普遍的现象,不惟今日有之,也不惟中国与邻国间有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立场、角度、感情、利益等因素往往使人们对同一件事情持有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历史彼此交织的国家,对同一历史事件的看法可能会不尽相同甚至完全不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历史认知差异也是由双方甚至多方的复杂多样的因素造成的,对方甚至第三方的立场和意识都在这种认知差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中国方面而言,古代中国长期是东亚地区经济、政治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是事实上东亚地区的中心国家,与周边国家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中国具有优良的历史书写传统,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有相当数量对周边国家以及中国与这些国家交往历史的记载,为保留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历史记忆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但传统的中国史学毕竟是以中国为中心书写历史的,这可能会对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产生深刻影响,造成与对方不同的历史观。笔者认为,在与周边国家存在历史认知差异的领域,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是具有普遍影响的。   其一,中国特色的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