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海战清军.ppt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日甲午海战清军为什么会失败?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于1894(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 * * 战前中日鱼雷艇实力对比 (举几例就行) 甲午海战前,中国海军曾拥有大小鱼雷艇30艘,其中27艘由德国制造,1艘由英国制造。   中国海军的第一批鱼雷艇,是北洋水师从德国订购的4艘单雷艇,1881年在大沽船坞组装完成,次年完工。因为这种鱼雷艇只有l具鱼雷发射管,所以称之为单雷艇。   与此同时,广东水师也从德国购买了3艘鱼雷艇,命名为“雷龙”、“雷虎”、“雷中”,1882年在黄埔船坞组装完成。广东还从德国购买了8艘单雷艇,名为“雷乾”、“雷坤”、“雷离”、“雷坎”、“雷震”、“雷巽”、“雷艮”、“雷兑”,1884年在黄埔船坞组装完成。   1885年,北洋水师在德国建造了“定远”号、“镇远”号铁甲舰,并各配2艘小型舰载鱼雷艇,分别命名为“定远一号”、“定远二号”和“镇远一号”、“镇远二号”,艇长19.5米,功率110---%力,航速15节,装备2具鱼雷发射管。   1884年,福建水师从德国订购了1艘鱼雷艇,名为“福龙”号,1886年建造完成,为钢质艇壳,排水量144吨,功率1597马力,航速22.5节。艇上装备2门37毫米速射炮,2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员20人。1890年,该艇划归北洋水师。   1886年,北洋水师从英国订购了1艘新式大型鱼雷艇,名为“左队一号”,1887年完工,为钢质艇壳,排水量108吨,功率1000马力,航速23.8节,装备6门火炮,3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员29人。   1886一1887年间,北洋水师又向德国订购了5艘鱼雷艇,名为“左队二号”、“左队三号”、“右队一号”、“右队二号”、“右队三号”。各艇排水量均为74吨。“左队二号”、“左队三号”功率均为600马力,航速19节。“右队一号”功率为600马力,“右队二号”、“右队三号”功率为597马力,航速均为18节,各艇装备2门37毫米速射炮,2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员编制28人。   此外,北洋水师还有2艘鱼雷艇名为“中队甲”和“中队乙”。   甲午海战中,列入作战序列的有13艘鱼雷艇,即:“福龙”、“左队一号”、“左队二号”、“左队三号”、“右队一号”、“右队二号”、“右队三号”、“定远一号”、“定远二号”、“镇远一号”、“镇远二号”、“中队甲”和“中队乙”。   甲午海战前,日本海军拥有24艘鱼雷艇,分别是“小鹰”号和第一号至第二十三号鱼雷艇。其中,有5艘购自英国,7艘购自法国,2艘购自德国,10艘由日本自行建造。   日本海军的第一号鱼雷艇1880年建成,第二、第三,第四号鱼雷艇1884年建成。这4艘鱼雷艇都是在英国建造,在横须贺造船所组装,为单雷艇。   1887年,日本在英国订购了1艘鱼雷艇,在横须贺造船所完成组装,名为“小鹰”号,排水量203吨,功率1217马力,航速19节,装备2门279毫米火炮,4具鱼雷发射管。   1890年和1891年,日本先后在法国订购了5艘鱼雷艇,分别是第五,第六号和第七、第八、第九号,在小野滨造船所组装完成,排水量40吨,功率525马力,航速20节,装备1门47毫米速射炮,2具鱼雷发射管。   1891年到1893年,日本在小野滨造船所自行建造了10艘鱼雷艇,分别是第十号-第十四号和第十六号-第二十号。这批鱼雷艇的吨位、航速及装备与第五号那批鱼雷艇相同。   1892年和1894年,日本先后在法国订购了第十五号和第二十一号鱼雷艇,在日本吴造船所分所组装。第十五号艇排水量53吨,航速及装备日本在法国订购的5艘鱼雷艇相同。第二十一号艇排水量80吨,功率为1150马力,航速21节,装备1门47毫米速射炮,3具鱼雷发射管。   1892年和1893年日本又先后从德国订购了第二十二和第二十三号艇,在日本吴造船所分所组装完成,排水量85吨,功率990马力。第二十二号艇航速19节,装备2门47毫米口径速射炮,3具鱼雷发射管。第二十三号艇航速20节,装备1门47毫米口径速射炮,3具鱼雷发射管。   从甲午海战中双方参战鱼雷艇的总体实力对比可以看出,日军占有一定优势。日军鱼雷艇数量为16艘,总吨位和平均航速高于北洋水师,平均舰龄不足3年。中国鱼雷艇数量为13艘,平均舰龄将近8年。但就个体而言,“福龙”号与“左队一号”的作战能力较强,日本方面惟有“小鹰”号与之相当。从双方的训练管理程度和技术战术水平方面来看,中国也逊色于日本。 战前经济.军事实力对比 中日甲午海战发生在1894年。当时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并不比日本差,

文档评论(0)

scuqiran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