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丰裕与产业结构扭曲影响机制与多维测度(2012.6.11).
自然资源丰裕与产业结构扭曲:影响机制与多维测度
孙永平 叶初升
湖北经济学院经济学系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mail:syongping@ yechsh@
摘要 本文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多元化和高级化三个维度,分析了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并把自然资源区分为资源丰裕度与资源依赖度。研究表明,资源丰裕度的增加会提高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却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没有显著影响;资源依赖度增加不仅会降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会阻碍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高级化,使产业结构处于扭曲状态。因此本文认为,“资源诅咒”主要是通过资源依赖来传导,而并非资源丰裕。
Abstract: From the rationaliz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up-grad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comprehensively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how to influence industrial structure.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resources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resource abundance and resource dependency. Our analysis has proved that the increasing of the resource abundances level improve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hinders the diversification, but has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up-gradation. Our finding shows that the increasing of the resource dependency reduces the level of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events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up-gradation, and keeps industry structure in a state of distortion. Therefore “Resource Curse” mainly through the resources dependency to conduct, and not resource abundance.
一、前 言
资源型区域曾经是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区域。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一部分区域,曾经成就光荣梦想满疮痍生态环境2007年10月十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国务院制定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2009年公布个资源枯竭城市。资源型产业既是主导产业,又是支柱产业,其他社会紧紧依附于资源产业Hirschman (1958)、Seers (1964)和Baldwin (1966) 等人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就注意到了自然资源对一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他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自然资源产业往往是被孤立在生产体系外的一块“飞地”,因此不同于制造业,自然资源产业几乎很难推动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已是制成品出口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可是,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种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之为“荷兰病”(Dutch Disease)。“荷兰病”的出现激起了学者们研究热情,产生了一批成果。Corden and Neary(1982)最早给出了“荷兰病”的正式经济学模型。Bruno and Sachs (1982) 又把这个模型扩展到多期的环境。Taylor (1983) 利用结构主义常用的两部门模型,得出资源产业的繁荣挤压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也通过本币升值打击了本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因此,他得出结论,由于自然资源部门具有相对更高的边际生产率,导致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逐渐转移至自然资源产品部门,最终,造成制造业部门萎缩。Paldam(1997)的实证分析也得出类似的结论。Sachs and Warner (1995)进一步的把“荷兰病”模型的结果总结为“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