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口概论.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学概论 目的要求 1.理解中药的使用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 2.常用中药的性味、用法。 3.了解中药的归类及分组原则。 4.熟悉中药美容基本治法。 美容药物一般粗分为两大类,即美容西药和美容中药,而美容中药必须用中医药的独特理论 做指导。因此,中药学概论是每—位药物美容科医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之一。 概 述 一、中药的来源 中药来源以植物为主,部分来源于动物和矿物,古人说“诸药以草为本”,因而历来中药学有“本草”之称。 2公元前2世纪《神农本草经》收药365种,明代《本草纲目》收药已达1892种,至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又有2600种,至今已超过5000种。 中药源于生活,取之自然,又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中药不同于西药,也不同于其他天然药物。 认识中药一是认识其自身固有的性质,如形态、气味、颜色、质地、产时、产地与药物作用的相关性;二是以人为观察对象,观察机体用药后反应、药效及毒副作用,同时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观察推理与应用的效果相结合等方式总结出来的经验,其中既有切身体会,也有先人总结和哲理的归纳,因而学习中药,必须用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实现个药现代化要吸取现代科学方法对中药的研究成果,主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理论体系,保持中医药理论特点,不“唯成分论”,就是不能以所谓有效成分、化学结构、微量元素组成等来定中药的疗效,不脱离临床实践;也需反对固步自封,坚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是学习和运用研究中药的基本原则。 二、中药的性能 中药总的功能是“调节阴阳”,如清代唐容川说“设人身之气偏胜偏衰,则生病矣。又借药物气之偏,以调吾人之盛衰,而使归于和平,则无病矣。” 中药性能以“四气”、“五味”、“升降沉沉”、“归经”来归纳。 (1)四气(性):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针对相对应的证候而言。“疗热病以寒药”’“疗寒病以热药”,寒与热、温与凉相对;而温与热、寒与凉则有程度不同。 药性平和则指药物作用缓慢,偏寒偏热属性不明显。实际上仍有偏胜之性,故不列一气。 通常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降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 要明了药物自身属性,指导临床用药方向。 (2)五味;指药物所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用以说明药物的具体效能时,其涵义超出了自然属性的范围。 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等作用;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等证,辛味药多含挥发油。 甘: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作用;用于虚证,调和诸药,味甘者多含糖类。 苦:能泄、能燥。具有清泻火热、泻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祛湿、泻火存阴等作用,用于热证、湿证,现代研究此类苦味药多含生物碱。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自汗盗汗、遗桔、尿频、尿多、白带过多、泄泻等病症,多含有机酸。 咸: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用于便秘、瘀(zheng)块,多含盐类。 此外尚有淡、涩味分属于苦、酸,故总称五味。 对药物性味的认识,是随着对药物功能认识不断加深而逐步修正。用四气、五味归纳过于宏观笼统,某些特殊功能也难以概括,在学习、运用时要结合实际,充实深化认识。 (3)归经:药物作用于人体各部的选择性,如《神农本草经》说“药效之所在也”,药物的归经,主要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功能所决定,也有某些药物的归经是临床经验的总结。 (4)升降浮沉:对药物进入人体后如何发挥药效作用的进一步说明,主要是针对病理变化的不同趋势,所呈现出的升、降、浮、沉的趋向作用。以此纠正人体功能失调或因势利导,祛邪外出。 升是上升、升提;降是下降、降逆;浮是轻浮、外行、发散;沉是沉重、内行、泄行*药物的升降浮沉主要是对药物功能趋向的概括,如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功能的药物,其作用趋向 多是升浮;而泻下清热、收敛、利水、重镇、潜阳、降逆、平喘等功能的药物,其作用趋向多是沉降。 有些药物也有双向或趋向不明显的。 三、中药美容 本章导言已阐明了中药美容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所实施的美容方法,为加深理解中药美容持点,仍有必要对中医美容理论做一简述。 一般而言,美容侧重于相貌和仪表的修饰,如关面色、洁面、吴发、关手、美齿、关形、香身、驻颜等,也包括医治影响美容的疾病。现已注意到美容与心身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即发展成与调整全身状态、协调机体整体功能密切相连的现代美容学。而这些观点在中医药理论形成过程中卓有建树。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提出“阴阳者,天地

文档评论(0)

xiaoga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