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叙事与文化深描.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村落叙事与文化深描.doc

村落叙事与文化深描   关键词: 村落叙事;文化深描;徽州艺术   摘 要: 对于徽州艺术的研究,应当以格尔兹所倡导的“文化深描”理论为指引,村落叙事为主线,个体叙事为适当补充,更为丰富立体地呈现徽州艺术的复杂样态、阐释其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质,弥补传统研究路径中宏大叙事的空疏化以及宗族叙事的窄狭化倾向。   中图分类号: J0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13   Village Narrative and Cultural Thick Description—Reflection on Research Means of Huizhou Art   CHEN Yuangui (1.College of Ar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 2.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China)   Key words: village narrative; cultural thick description; Huizhou art   Abstract: Research of Huizhou art should be guided by cultural thick description thoughts initiated by Geertz, focusing on the thread of village narrative, replenished with individual narrative as necessary, thus revealing the complexity of Huizhou art and interpret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as well as artistic special property. It can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research means, such as the emptiness of extensive narrative and narrowness of clan narrative.   渊源深厚的徽州文化,曾经孕育出徽州艺术这朵奇葩。它不仅辉煌于徽州文化的历史进程中,   时至今日仍然是华夏艺术一处独特景观。对于徽州艺术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郑振铎、黄宾虹等人开其先河,此后又有汪世清、陈传席等的不断努力,近些年更有大量新作不断问世:“徽州文化全书”“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以及“《中国文化遗珍·徽州卷》丛书”专论徽州主要艺术门类的著作,再加上俞宏理、王明居、韩结根以及港台学者的著作和论文,还有近些年以徽州艺术为题的硕士、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工作报告,彰显着中国学者在徽州艺术研究方面的成绩。而海外学者如米盖拉、居蜜、田仲一成、郭琦涛、新藤武宏、高居翰等人对徽州版画、戏曲以及新安画派的研究,也在学界广有影响。   徽州艺术研究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缺憾。部分学者对于徽州艺术的叙述视角之选择有待商榷,由此导致对徽州艺术内涵与外延的概括存有争议,对它们的理论阐释也与徽州艺术的实际情形存在差距。   相信很多学者都不会否认:对艺术进行阐释的前提,是对艺术经验的描述,唯有如此,才不会把艺术理论搞成严重脱离鲜活艺术事实的高头讲章。而艺术经验如何描述?它既取决于叙事者“主位”或“客位”的学术立场,也取决于叙事视角的选择。这一点,无论是在叙事学、解释学,还是人类学以及一些艺术史经典著作中,均可找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本文着重讨论徽州艺术研究中的叙事视角问题,探讨因为视角的不同,所导致的徽州艺术研究的视域以及对其功能与内涵之理解上的差异。   一、宏大叙事的空疏化   对于徽州艺术的研究,宏大叙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研究路径。近些年,我们已经见过不少以类似于“徽州XX艺术”来冠名的著作和文章,并不是说这样的宏观概括和理论提升在徽州艺术的研究中没有必要——事实上我们有时候非常需要这样的概括和提升,但是,如果这样的概括只是建构在一种概念优先或蜻蜓点水的宏大叙事之基础上,则所有的理论阐述的有效程度不能不让人生疑。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宏大叙事方式,通常会导致以下两个不良后果:   首先,它容易模糊“徽州艺术”的所指与能指。近些年,我们也常常见到那种将徽州艺术的范围无限放大的研究路向。研究者有时是将早已寓居外地(甚至几代之前就已迁离徽州)的作家作品归入到“徽州艺术”的行列,譬如方回、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