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份单位学习材料.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3月份单位学习材料

理想的师生关系只产生于理想的教育生态 文 梅洪建 写作本文之前,我试图列举几个师生冲突的案例作为引入。但是,当我搜索“师生冲突”的关键词时,结果让我触目惊心:从云南鲁甸到河南潢川到安徽怀远……我无法一一列举,因为类似的师生冲突太多太多了。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多的冲突? 当我再去搜索时,我的心突然有一种悲凉的感觉,因为大多数矛头指向了教育本身,指向了师德,却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焦点不是“关系”而是“理想” 师生冲突最直接的原因往往在“管”与“被管”之间。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从学习状态到作业上交,从纪律遵守到“违纪”处理……在被管中,学生看老师不顺眼:管得太多,统得太死,处事不公…… 再去追问:是什么导致了学生不爱学习,什么导致了学生违纪变多,什么导致了学生厌烦老师……是的,教师输在了一个“管”字上,这个“管”无关能力,无关师德,无关师道尊严,更无关社会的其他,只关乎教育的理念。学生违纪、不爱学习,教师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要管”,却很少去思考“为什么学生越来越不爱学习”“为什么学生会违纪”这些根本问题。由此,师生冲突必然走向无解。 回到“理想的师生关系”这个命题上来。针对这个命题,很多人关注的是“关系”,试图探讨构建怎样的“关系”才能实现教育的理想,于是“庖丁式”地走近学生、走进内心,“心理师”式的全程关照,“平等民主式”的相互尊重等关系模式就被提及和探讨。正如韩寒在《后会无期》中所说,“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就像那些说道理的人是从自己出发而不是从“我们”出发一样,这些“式”的出发点是教师,而不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格拉斯学院的创建者和校长哥拉斯所指出的,一个孩子在一个群里知道自己需要达成本分,需要尊重群体的规则。难道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就不知道自己的本职应该是学习,自己需要遵守班级学校的纪律吗?不可否认,他们很明白。让一个明白人犯糊涂是需要很重要的前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我们不能满足对爱的全部需要时,我们会痛苦,并以许多心理症状做出反应,从轻度不适到焦虑压抑,后来就会完全逃避我们周围的世界。 抗拒,是因为没有获得满足,是学生“明白人犯糊涂”的根本原因所在。此刻回到“理想”二字上来,我们就会明白“理想的师生关系”的焦点不是“关系”而是“理想”,这个理想关乎对学生需要的满足。如果学生的需要得到了满足,那么孩子们产生问题的根源也就消失了,师生冲突的消解也是自然的事情。 存在需要和归属需要得不到满足,才会产生问题 那么学生的需要是什么?其实我们忽视了一个根本前提,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那么人通常需要满足的是什么?这就浅显多了。是的,是归属感和存在感。那么学生的最大需要自然也是归属感和存在感。一个满足了每个学生归属感和存在感的教育生态打造,才是“理想”的教育工作的着力点。或者说,教师的工作本位应该是打造这样一种理想的教育生态,而不是站在传统教育认知中“教师”的位置上对学生的成长“指点江山”。教师是服务成长的,而不是指导成长的;教育是要每个孩子都最大化地成为他自己的,而不是成为教师需要他成为的那种人的。所以,理想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的存在感没那么强烈,甚至是隐形的,但一定是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的。正如老子所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一个真正高尚伟大的老师,不是处处刷存在感的,而一定是大教无言的。 所以,缔造理想的师生关系就是缔造理想的教育生态,就是缔造让每个孩子都有归属感和存在感的教育生态。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改变班级结构和构建温暖文化两方面人我 首先,要改变现行班级结构,构建人人有存在感的教育生态。现行班级结构要么是金字塔结构,要么是自主结构。金字塔结构是教师、班长、副班长、纪律委员、学习委员直至小组长阶梯式的管理结构。自主结构是学生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的结构方式,或者是学生管理学生的结构方式。二者的共性是管理,存在着班级内部孩子们并非完全平等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很多孩子的存在感丧失。理想的教育生态中,一定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存在感的班级。我曾经在自己的班级里遵照下表进行分组: 在这种分组中,每个小组相对学业实力均衡,每个成员在组内都有自己最优势的某个学科。那么这个同学就担任自己最优势学科的小组科代表,负责该学科小组作业的收发、学习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学习任务的分工与协调、学科活动的设计与展开,等等。这样每个人在小组内部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科代表之上没有上一级管理单位的存在,科代表自然就成了最基层也是最高层的存在。 在立足小组之余,为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特长。最大化地舒展孩子们的灵魂,可以成立跨小组的各式各样的部门。例如我们班级就有宣传委,下辖记者部、联通部、荣誉部、班刊编辑部、博客管理部、微信公众部,等等;学习委,下辖教研组、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