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契文书初探.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契文书初探

地 契 文 书 初 探 -——以曾凡中先生藏品为例 从江侗学研究会 文/ 张子刚·图/杨昌焕 在封建社会里,除了公共土地不能买卖外,一家一户的私有土地可以自由卖。土地买卖中形成的契约文书,称为地契。地契是封建社会土地流转中的特定产物。地契文书现在虽然丧失凭证功能,但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仍值得保存和研究。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已将民间契约列为该书《丙篇·文书类》中。 地契文书将逐渐消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各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随之被禁止自由买卖,民间新的地契文书不再产生。原有的地契由于经历多次兵燹、政治运动、火灾、潮湿和虫蛀等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现已所剩无几。作为民族古籍的一种——契约,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难得的珍贵史料,尤其是偏远的民族地区,更显得弥足珍贵。目前各地对地契的搜集、整理、陈列、保管显得十分乏力和无奈。据笔者所知,在从江县搜集地契文书的仅为两人。一个是民间收藏爱好者曾凡中先生,另一人则是县民宗局负责民族古籍搜集整理的韦德怀同志。前者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穷尽积蓄,除其他藏品外,所藏的地契原件只有数十件。不过曾先生收藏的地契虽然不多,涉及面还是较广,除了今天从江县的停洞、下江、刚边、往洞等乡镇外,还有榕江县的苗蓝、安乐堡等村寨。涵盖的民族有侗、苗、壮、汉等民族。韦德怀同志在民族古籍搜集整理过程中,得到从江县境内瑶族民间地契亦仅百余件,均为照片,原件仍保存在民间。这些藏于民间的地契,由于保存条件限制,加之年代久远,有的已逐渐霉变,有的被虫蛀。现存地契将有可能逐渐消亡,再也难寻其踪影。 地契文书记载内容 笔者所见到的现存地契照片,均是用毛笔和绵纸制作而成,呈长方形。绵纸是以构皮树的树皮为原料,手工制作而成。具有韧性强、较厚实的特点,便于折叠保存,不易损坏(见左图)。民国时期,民间地契仍用这种材料制作,但经过政府注册后的地契,还发给用毛边纸铅印的《买断契》或《新买契》一类的表格一张,作为原地契的附件。地契记述主要内容,现以光绪三十二年一月二十二日郭崇锦等人所立的地契为例,加以简要说明。 契2 当断卖田字约人架里大寨郭崇锦,崇峥,树常三人叔自(侄),为因家下缺少即用无出。自愿将父亲遗下之业:坐落地污俄之田大小四坵,共记(计)约禾四拾把整。上抵坡,下抵水沟,左抵沟,右抵坡,四字(至)分明。先问房族、兄弟无人承受,俱各不收,清(亲)自请中上门问到:出断卖与长寨杨老文、老引、老纽三人兄弟名下,承買为业。当日凭中三面议定受过断价,足银柒拾壹两八钱八分文整。当日亲手收回应用,文银约两交清,分文不欠文银。其田自断之后,恁从买主上田耕种,修里(理)管业,不与卖主房族、兄弟、他别外人争论,不关买主之事。俱在卖主一力承当里(理)落。立约一卖百了,永远无异言翻悔。日后无恐(凭),立此断卖田字约为据,永远发达,承照为据, 老约处批共别主,田老约未交,老约在卖主家。 刘志庚 请凭中 龙东移 崇锦亲笔 先典后断 外添二字 光绪三十二年一月二十二日立断约 从以上地契看到,出卖土地的是架里郭崇锦等叔侄三人,购买土地的是长寨杨老文等兄弟三人,中人为刘志庚和龙东移二人。土地所在地是污俄,田大小四坵,面积为禾40把整。四至交代清楚。议定银价为71.88两。银约两清后,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亦作了交代清楚。我们也看到,该地契除正文之外,还有两处外批:一是即“老约处批共别主,田老约未交,老约在卖主家”;二是“先典后断,外添二字”。 民间需要出卖土地,往往先征求房族兄弟及近邻意见,看是否有人认买。如果无人购买,再请中人找其他人购买。除契2外,再看民国二十一年(1932)高船寨王老流卖田契约也是这样写的。 契26 立断卖田字约人高船寨王老流,为因家下缺少钱用无出,自愿将祖父遗下之业,坐落地名岑问田大小三坵,约禾伍拾肆把,出卖先问房族,后问近邻,无人承领,然后请中上门问到卖与本寨盘□、王补哉二人名下,承买为业。当日凭中议定断价洋一千一百零贰拾毫整,即日银字两交清白,并无少欠分文,亲手收回应用。其田至断之后,恁从永远耕种、管业,卖主后来不得异言、翻悔。如有来历不明者,俱在卖主承当、理落,不关买主之字(事)。一卖百了,父断此(子)休,恐无凭,立此断卖字约为据。 王家秋 凭中 王老先 代筆 王国贤 民国二十一年 上述两件记述的主要内容,既要有买卖双方当事人、中人、代笔人(亲自书写的除外),还要写明土地的地名、面积、四至、地价以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立约时间等。契2比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