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化中国意识的形成-iSites.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文化中国意识的形成-iSites

宋代“中国”意识的凸显 ————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葛兆光 【内容提要】本文从北宋石介的《中国论》与欧阳修的《正统论》开始说起,试图指出直到宋代,由于北方辽、西夏和后来金、元等异族政权的先后崛起,才真正打破了唐以前汉族中国人关于天下、中国与四夷的传统观念和想象,有了实际的敌国意识和边界意识,才有了关于“中国”有限的空间意识。这种不同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真正形成,不仅成为宋代士人极力确立“中国”与“道统”的合法性的历史背景,而且成为近世中国民族主义的一个远源。 【关键词】宋代,中国,正统、道统,民族国家,民族主义 一、“中国论”与“正统论”:中国意识的真正凸显 在思想史上,北宋时期有两篇文献相当引人瞩目。一篇是石介的《中国论》,这是迄今为止可以看到的古代中国第一篇专以“中国”为题的著名政治论文,不仅因为作者是北宋学术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而且这篇论文中民族情绪非常激烈,甚至可以说非常极端,显示了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关于“中国”的焦虑,。一篇是欧阳修的《正统论》,这篇论文在当时反应颇热烈,不仅因为作者是思想史、文学史和政治史上的一个枢轴式的人物,而且他的意见与他自己对前代历史的深刻认识和书写实践有关,历史的认识和书写又关系到当时知识阶层对于传统经验与教训的梳理和对现实政治合法性的确认。现代研究者从这些文献中普遍看出,古代中国相当长时期内关于民族、国家和天下的朝贡体制和华夷观念,正是在这一时代,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自我中心的天下主义遭遇挫折的时候,自我中心的民族主义开始兴起。这显示了一个很有趣的现实世界与观念世界的反差,即在民族和国家的地位日益降低的时代,民族和国家的自我意识却在日益升高,这种情况在中国思想史上可以说一直延续至今。 发生在唐宋之际的这一变化,很多学者都讨论过,比如傅乐成《唐代夷夏观念之演变》指出,从安史之乱开始,“夷夏之防亦因而转严,然一种具有悠久传统之观念,往往不易于短时间完全改变,故有唐后期国人之夷夏观念,犹不若宋人之严”,他看出宋代华夷观念越来越严厉的历史事实。在《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中他又具体指出,这种观念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外族叛乱及侵凌的刺激”,“二是科举制度的发达。……社会上逐渐形成重文轻武的风气,进而产生中国文化至上的观念”,“基于上述两点原因,国人仇视外族及其文化的态度,日益坚决,相反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逐渐建立了以中国为本位的文化”。陈芳明在讨论宋代正统论的时候,也指出宋以前“只有实际的正统之争,没有正统理论的出现”,因此唐宋两代,关于“正统”的观念在表面上似乎相同,但在本质上却差别很大。而论旨相近的陈学霖在《欧阳修<正统论>新释》也指出,欧阳修《正统论》的写作,有四个背景值得注意,一是“大宋与前朝的统属问题”,二是“《春秋》学复兴的影响”,三是“纂修前史所遭遇的问题”,四是“北宋外交挫折的反应”。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国家如何定位的问题,作为一个国家,宋王朝究竟有没有政治合法性,这个政权如何得到传统与经典的支持,如何书写他人与自我的历史,其实,这都是由于“敌国外患”逼出来的问题,如果不存在这些“对手”,或者“对手”不足以使自己国家的存在意义有任何疑问,这些问题是不必要那么严重地提出来,那么郑重地来讨论的。 以上这些研究都相当有价值,结论也毋庸置疑。这里,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中国”这个观念来历久远,传统的“华夷”之辩里面,这个华夏共同体的族群、区域与文化也一直被普遍认同,异国异族的存在这一现实也从来没有被否认过,“华夷”、“中国”、“正统”等等观念更不是这个时代才有的,那么,北宋出现的这种关于中国和正统的重新确认,如果不是一种历史言说的延续或者重复,那么,在思想史上,这种关于民族和国家的想象和定位,与前代究竟有什么根本的不同,为什么我们要说,到了这个时候,关于“中国”的意识才真正地凸显起来呢? 二、实际政治与观念想象的差异:天下、四夷、朝贡、敌国 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念,至少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那个时代,也许更早些时候,中国人就在自己的经验与想象中建构了一个“天下”,他们想象,自己所在的地方是世界的中心,也是文明的中心。大地仿佛一个棋盘一样,或者象一个回字形,四边由中心向外不断延伸,中心是王所在的京城,中心之外是华夏或者诸夏,诸夏之外是夷狄,大约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形成了与南夷北狄相对应的“中国”概念。在古代中国的想象中,地理空间越靠外缘,就越荒芜,住在那里的民族也就越野蛮,文明的等级也越低。这种观念和想象并不奇怪,西谚说“既无背景亦无中心”,大凡人都是从自己的眼里看外界的,自己站的那一点,就是观察的出发点,也是确定东南西北前后左右的中心,离自己远的,在自己聚焦关注的那一点后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