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消失的行当解读
* 有多少行业曾经辉煌一时, 有多少行业曾在成长的过程中走过, 有多少行业正在逐步地消逝, 有多少行业已经淡出我们的视线? 曾经有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行当,已经远离了我们的视野…… 糖人技艺 糖人技艺是一种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而成,本色为棕黄色,也有的加入颜料或色素使之呈红色或绿色。使用时火候的控制是关键,过热则太稀易变形,冷了又会太硬无法塑形。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多是勺形和铲形的。 糖人以蔗糖和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有人物、动物、花草等。据说宋代即有糖人多是平面的造型,如同今天的糖画,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吹糖麻婆子、打秋千稠饴、糖宜娘、糖官人、糖宝塔、糖龟儿等。 篾匠 篾匠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职业,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篾制品几乎被淘汰,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篾制品又逐渐有了一定的市场。现在篾制工艺品也很受人们的欢迎。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种各样的篾,首先要把竹子劈开,再把它不同的部位做成各种不同的篾。 篾匠的工具看上去不很复杂,一把将竹子盘成细篾的篾刀,是必备的工具。再就是小锯、小凿子等,还有一件特殊的工具就是:“度篾齿”,这玩意儿不大,却有些特别,铁打成像小刀一样,安上一个木柄,有一面有一道特制的小槽,它的独特作用是插在一个地方,把柔软结实的篾从小槽中穿过去后,蔑的表面会修饰得更光滑和圆韵,这种刮蔑方式起到打磨的作用。 钉秤 做秤是精细活儿,在“斤斤计较”之间,做秤人付出了他的青春和汗水,精细制作,毫厘必究,只为手艺人那份承诺。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杆子上,也是在人心上。 钉秤俗称制秤人,这里的秤是传统的木杆秤,现在电子秤普及,用木杆秤的人已经很少了,会这门手艺的人也不多了。制秤是一门极其讲究的手艺,要经历3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求精工细作,一个小小的失误便会影响到杆秤的准确性,公平是制秤匠必须严格遵守的职业操守。 绱鞋 鞋底、鞋帮分别做好后,把两者连接起来叫绱鞋。这最后一道工序有点难,自己难以绱好的妇女,就得请专业的绱鞋匠“客绱”。绱鞋匠绱的鞋,针脚整齐,楦得挺括,鞋底边还刮上一层白浆糊,好看。如果绱的是穿带的高帮棉鞋,自然还给敲鞋带洞。因此,穿着稍考究的人,或者普通人准备做客人穿的鞋,即使家里有人会自己绱鞋,也舍得花一二角钱去客绱。 依着一双巧手剪出鞋样,麻线在锥针的引导下,穿梭在鞋面与鞋底间,鞋身木托支撑定型,在锤子轻敲之后,一双饱含着绱鞋匠手艺、智美的布鞋在等待着主人的千里之行。 锔碗 锔碗,是把瓷器、陶器、器皿等破裂的地方锔合在一起,这门手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过去百姓人家,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补锅锔碗的(补锅匠往往兼锔碗),修起来继续使用。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钉(称钯钉、钯锔或锔子),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 修碗的方法是打钯锔。手艺人将打破的碗片拼拢起来,用线扎缚固定,计算一下该打几个钯锔,做好记号,然后用金刚钻在瓷碗外壁接缝两侧分别钻出小孔,接着取铜质或铁质的枣核形钯锔(如钉书针大小)用小槌细心钉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钯锔的地方涂上一种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一只碗就修好了。打过钯锔的碗完全可以放心使用。当然其他瓷器如瓷坛、瓷杯等也可以同样修复。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须要用金刚钻才钻得了孔,因此民间有“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的说法。 捏面人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汉族民间工艺品。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些民俗文化,有许多是童年难以泯灭的美好的记忆,希望能传承下去。向还在从事这些活动的普通劳动者致敬:你们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家! 奥林匹克依旧继续,大卫的雕像依旧是美学标准。并不是要满街都是,也并不是要什么都留下。从效率上讲这些东西是要淘汰,但是从人文方面来看,当所有东西都被机器所取代,人类文明的意义在何处体现。当你看到手艺人两手翻飞做出一个面人,再看看流水线上冰冷的机械,就会记得,我们需要的是美。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