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单元复习)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教育事业曲折历程的经验教训(启示) 经验教训(启示):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基本国情出发; 5、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的含义? 振兴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新时期中国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的原因和对策是什么? (1)原因 ①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只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这迫切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培养大批人才。 ②至20世纪末,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2)对策: ①首先是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②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 ③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1、(2009?广东文综)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2、(2009?浙江文综)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2008?广东)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 (2008?海南) 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5、(2007?广东) 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作出的重大部署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C.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2007?全国文综Ⅱ)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这: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了社会公正的重建 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课标要求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考纲要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列举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领域 原子能导弹 航天技术 生物技术 农业 计算机 农业 1973年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生物 技术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20世纪末 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计算机 1983 “银河-Ⅰ型” 1993 “银河- II型” 2009 “天河一号” 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时代

文档评论(0)

33ggoup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