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第三章全解.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路工程》第三章全解

3.1.1 区划的原则和分级 1)区划的原则 道路工程特征相似性的原则 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 原则 自然因素中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2)分级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区划 二级区划 三级区划 一级区划 大范围地理地貌差异划分全国为7个一级自然区 标志 ① 全年均温-2?C等值线,一月份0?C均温等值线 ② 1000m、3000m两条等高线 ③ 黄土高原的筑路特殊性 二级区划 一级区划的基础上划分全国为52个二级区(33个二级区、19个副区) 主要指标 ① 潮湿系数 (K=年降雨量R/年蒸发量Z) ② 地貌、气候特征、自然病害因素 3.1.2 自然区划筑路的特点 I区——北部多年冻土区 路基设计以保护冻土为原则,宁填勿挖,路面结构设计采用保温设计。 II区——东部温润季冻区 主要矛盾是冬季冻胀,春季翻浆,夏秋水毁。路基路面采用隔温排水措施防冻胀和翻浆。路基采用稳定土做防冻层。 III区——黄土高原干湿过度区 主要问题是粉质大孔性黄土遇水湿陷,路基排水应良好,路面结构应选用不透水面层或加上层封闭。 IV区——东南湿热区 春季雨水充沛,水网密布,稻田多,夏季气温高。应加强路基排水,处理好软土地基,沥青路面要考虑沥青的热稳定性和不透水性。 V——西南潮暖区 雨期长,土基湿软,山区岩溶分布,地质构造运动强烈,重点是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VI——西北干旱区 气候干旱,高山区有风雪流、砂漠区有风蚀砂埋,采取防风雪、防风砂。 VII——青藏高寒区 地处高寒,气候寒冷,分布多年冻土和冰川且地质构造活动强烈,雪灾、滑坡、泥石流严重,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是主要矛盾。 3.2 路面温度状况 3.2.1 路面温度状况 沥青面层温度变化情况 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变化情况 3.3 路基湿度状况 3.3.1湿度的来源和变迁 大气降水和蒸发 地面水 地下水 温度 H1、H2、H3分别为干燥、中湿、潮湿状态的路基临界高度 W0、W1、W2、W3分别为干燥下界、干燥和中湿、中湿和潮湿、潮湿和过湿分界相对含水量 wc0、wc1、 wc2、 wc3为干燥下界、干燥和中湿、中湿和潮湿、潮湿和过湿分界稠度。 路基干湿的具体应用: 1)预估路基含水量 2)确定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3.3.3 路基的湿度预估 1)按自然然区划和路基干湿类型预估 2)现场调查预估 3)条件相似道路调查预估 思考题 1 我国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是什么?不同的自然区划筑路有何特点? 2 影响路面温度状况的因素有哪些? 3 预估路面温度的方法有哪些? 4 影响路基湿度的因素有哪些?预估路基湿度方法有哪些? 5 名词解释: 潮湿系数K、平衡湿度、路基相对高度、临界高度。 6 徐州地区231省道有一段粘土路基,路床顶面高出地面1?2m ,地下水位距地面0.8?2.5m,试确定该路基的干湿类型和稠度。 * 第三章 自然因素的影响 3.1 公路的自然区划 全国公路自然区划图 3.2.2温度状况的预估 1)理论法 2)统计法 沥青路面温度 :最高温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温度梯度 路面吸收与反射的辐射示意图 路基的湿度来源 3.3.2 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基土干湿类型判定指标为: 不利季节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相对含水量Wx和稠度wc 式中 Wx—平均相对含水量; ?W —路槽底面以下80cm深度内土层的算术平均含水量; Wy—76g平衡锥所测土的液限; WL—100g平衡锥所测土的液限; WP—土的塑限。 相对含水量断面图 *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