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拷贝)药代学、影响药效的因素--2015讲解.ppt

(学生拷贝)药代学、影响药效的因素--2015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非载体转运(non-carrier transport)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下山转运,顺梯度转运) 特点:①不需载体 ②不耗能 ③无饱和性 ④无竞争性抑制 ⑤当膜两侧浓度达到平衡时转运即 保持在动态稳定水平 当pKa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变化时, 药物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之比以指数值变化 生理状态下,弱酸或弱碱药多呈非解离型 易吸收 当膜两侧的pH不等时 2. 滤 过:filtration 小于膜孔的药物借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水性通道aqueous channel 由膜一侧到另一侧的过程。 2. 滤 过:filtration 小于膜孔的药物借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水性通道aqueous channel 由膜一侧到另一侧的过程。 (二) 载体转运 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许多细胞膜上有跨膜蛋白 trans-membrane protein ,控制内源性生理物质进出细胞。糖,aa,递质,离子 跨膜蛋白在细胞膜一侧与药物结合,发生构型变化,穿过细胞膜,在另一侧将药物释放。 特点:选择性,饱和性和竞争性 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 1.解离度和体液pH值 2. 膜面积: 肺、小肠面积大 两侧浓度差 Fick 定律 通透量 与 膜的面积、厚度 有关 通透性(系数) 通透量=(C1-C2) × 3.用药部位血流量:改变膜两侧的浓度差 4.细胞膜转运蛋白的量和功能:P糖蛋白 一、吸收absorption (2) 舌下给药→口腔粘膜 (硝酸甘油) (3)直肠给药→粘膜血流丰富, 吸收快 可经中、下痔静脉入下腔静脉 但上、中痔静脉有侧支循环 直肠给药约50%可绕过肝脏 1、药物因素 ①理化性质 ②药物剂型 ③生物利用度 2、吸收环境 ①给药途径 腹腔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 ②胃排空,肠蠕动 ③吸收部位血循环 游离型产生药效, 结合型为储存形式。二型处于动态平衡。 结合量受药物浓度、蛋白质量及解离常数KD影响 结合以白蛋白为主,各药结合率不同。 有饱和性。 竞争性置换。华法林与保泰松;磺胺与胆红素 3. 体内屏障: 药物在血液和器官间转运时受到阻碍的现象 4. 体液的pH细胞内液7.0,外液7.4,弱酸性药在胞外稍高,弱碱性药胞内稍多 改变血液pH可改变药物在细胞内外的分布,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中毒时的解救。 巴比妥类药物中毒解救措施之一 —PO 碳酸氢钠,升高血液pH值可使药物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运 5. 器官血流量 器官血流量不同使药物分布不均一 首先向血流大的器官(肝、肾、脑)分布,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再分布redistribution)。 脂肪组织面积大,是脂溶性药的储库(硫喷妥重分布)。 —体内药物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化学结构的变化 2、部位: 肝脏(主要)、肝外组织(肾、肺、胃道肠、皮肤等) 亚细胞水平:代谢酶位于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胞质液、核膜和质膜上 3、步骤:分两步反应 (1)I相反应(Phase I):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引入或脱去功能基团(-OH、-COOH、-NH2、-SH、 -CH3 氧化:可分别通过微粒体酶系或非微粒体酶系催化 还原:不及氧化普遍。亦为酶促反应。 水解:多发生在含酯键和酰胺键的药物。水解酶。 (2)II相反应(Phase II):结合 药物或I期反应的代谢物,在转移酶的催化下与内源性葡萄糖醛酸、硫酸、醋酸、甘氨酸及乙酰化等结合反应生成极性很高的代谢产物 4、药物代谢酶系 四、药物排泄(excretion) —药物的原形及其代

文档评论(0)

琼瑶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