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王之争[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钟王之争[精选]

 2004年9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发表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的近5万字的长文,向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领衔的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发起挑战,钟启泉教授写作《发霉的奶酪》和《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率先作出回应,由此引发课程与教学领域广泛学术讨论。   其时,王策三年近80,已退休;钟启泉正当壮年,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博导,身兼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专家、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会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际课程研究促进协会 (IAACS) 执行委员会亚洲区执行委员、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推荐委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等职。 钟王之争 邓凯发表于 2009-9-30 17:05:00 我们需要怎样的课程改革——兼评《“新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7期 作者: 黄小莲 刘力 content=Microsoft DHTML Editing Control name=GENERATOR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学术之争以“钟王之争”为代表,钟王的学术之争经历了关于知识观、课程改革方向和课程理论基础的三次交锋,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新课程改革理念和凯洛夫教育学思想?通过对两者的境遇、实践品格、理论品格和意义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的课程改革需要建立自身的课程理论,应立足本国的社会现实,发挥课程共同体的效力。 关键词:钟王之争 ; 新课程理念 ; 凯洛夫教育学 ; 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以来,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就课程改革的学术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有人将之称为中国教育界的南北之争。由于双方均为教育学术领军人物,他们观点的迥异足以带动两大学术流派的课程教学论研究。 事实上,目前发生在中国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钟王之争”已经远远超越了南北之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了这场关涉建国以来课程与教学理论问题的学术争论。学术界历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论争既是问题逻辑的自然展开,也是社会历史的特殊反映。它是理解历史的线索,也是指引未来的坐标。未来的课程改革与发展,必将在尊重论争的基础上超越论争,做出更富理性的判断和抉择。 分析钟王之争,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主客位的观点。“主客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田野工作时,既要浸入到研究对象之中作为研究对象的一员去观察、体验、认识研究对象的文化含义,又要作为专门的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文化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并对两种研究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该研究方法是由文化人类学中文化唯物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提出并系统阐述的。他认为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即事件参与者本人和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人们的思想行为,从而作出科学的客观的评价。[1]简单地说,主位观点表达的就是本地人(内部人)如何看待他们自己,而客位观点则是旁观者(局外人)如何看待本地人(内部人)。 关于钟王之争,两位教授主要基于当事人的立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论证,即便论据确凿,论证严密,但基于维护自身观点的需要,在选择论据时免不了从主观“利我”的角度而有失客观。笔者作为旁观者,可以做到用相对客观理性的角度分析双方的观点。而读者既可以从当事人的主位观点,又可以从笔者的客位观点获得对这场论争的主客位观点,从而全面真实地把握“钟王之争”的个中真味! 一、对“钟王学术之争”的梳理与回顾 根据笔者对公开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资料的梳理,钟王之争已经历了三次交锋。 第一次交锋是关于知识观的问题。 这次争论首先由王策三教授引起。王教授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3)发表了一篇4万多字的长文《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他认为,当前新课程改革存在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要认真对待和克服;要坚决摒弃“由‘应试教育’应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多样综合是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加强理论和学风建设,必须建立科学的、有自己特色的课程论。 针对王教授的观点,钟启泉、有宝华随即在《全球教育展望》(2004、10)发表了回应文章:《发霉的奶酪——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读后感》。接着,钟教授又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发表了《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钟教授等从新课程所

文档评论(0)

dart0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