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弱势群体及应有的社会保护(初稿)..docVIP

试论社会弱势群体及应有的社会保护(初稿)..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社会弱势群体及应有的社会保护(初稿).

试论社会弱势群体及应有的社会保护 【内容提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正经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变数的转型时期,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日益凸显的严重社会问题。本文在分析弱势群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如何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动员社会资源、完善相关制度与法律、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等途径与方式,对弱势群体给予切实的帮助。呼吁全社会普遍关注弱势群体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以构筑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 【提 纲】: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弱势群体。 (二)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三)弱势群体存在的共性。 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首先,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使整个社会充满创造活力的需要。   第三,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 三、弱势群体应有的社会支持和保护。 (一)关心弱势群体,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健全相关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 (三)激发潜能,培育、动员和增强弱者的自助能力。 (四)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 试论社会弱势群体及应有的社会保护 一、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 (一)什么是弱势群体。 2002年3月召开的九届五次人大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弱势群体”的概念。《联合国人权宣言》将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列为人类的弱势群体,这是从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行为能力方面来划分的。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弱势群体”没有统一认识。国际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界对社会弱势群体有一个基本相同的定义,即认为社会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社会弱势群体并非真正的群体,它只是同类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的集合。我认为的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弱势群体包括生活弱势群体(如贫困者群体)、就业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失业者)、生理弱势群体(残疾人群体)、年龄弱势群体(退休者群体、老年人群体)等类型。 (二)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弱势群体的生成具有复杂的历史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一般说来很大程度上与劳动者生理、自然、家庭等因素密切相关,如老年人劳动能力丧失;先天或后天的残疾;单亲家庭经济和精神方面的重负;老、少、边地区由于生存环境恶劣所形成的普遍贫穷。 在我国,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的存在除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还比较低等客观因素以外,主要是与社会转型有关。 一是现代市场经济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竞争的胜负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不可避免地使使一部分人沦为竞争的失败者,形成为弱势群体; 二是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在众多利益的选择中,政府无力保护所有社会成员使其利益免受损失,这样,某些社会成员就会进入弱势群体; 三是在中国由传统的农业与现代的工业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中,农业人口必然大量拥入城市,一部分人会因为找不到工作成为失业者; 四是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一些旧的传统产业逐渐衰落和被替代,新的现代产业不断崛起,传统产业工人被推向社会,在文化知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无法很快适应新的产业或行业,难免成为失业人员;以民政部提供的2002年6月底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为例,传统的“三无”人员仅占5%,而特困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家属却占到了95%。[1]因此,新时期的社会弱势群体正在在结构上发生着重要变化, 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首先以追求经济效率为发展目标,增进效率一定程度上必然会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更加剧了弱势群体的不利地位和劣势程度。 (三)弱势群体存在的共性。 从群体的基本特征上来看,相对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政治上的低影响力和心理上的高度敏感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弱势群体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弱势群体的成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既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的,如社会的制度安排,生理特征上的健康状况低下,先天或后天残疾等;也有可能是主观的或人为的,如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对城市农民工的社会歧视; 第二,贫困性是弱势群体在经济利益上所面临的共同困境。“弱势群体”这个概念虽然不能完全与“贫困人口”这个概念画等号,但至少是高度重叠的;根据不同的口径综合估算,中国城镇需要救助的贫困人口约2000-3000万人,乡村极端贫困人口约3000万人。[2]城乡贫困人口构成了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主体。

文档评论(0)

cjbck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