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产品与过程设计
超细铜制备工程设计 学 院 专业班级 学 号 姓 名 课程名称 化工产品与设计 导 师 2017年 1月 6日目录引言:3概述31.介绍32.用途33.设计概述4实验设计41.实验目的42.实验基本内容4(1)本实验考察三因素4(2)试验指标4(3)确定的因素水平表如下:43.正交表选择44.实验操作4(1)原料4(2)反应方程式4(3)操作流程5实验结果5数据处理及讨论51.直观分析5(1)极差大小6(2)优秀方案的确定6(3)趋势图分析62、方差分析6(1)计算离差平方和7(2)计算自由度7(3)计算均方7(4)计算F值7(5)F值检验7(6)优秀方案的确定8结论8引言:近年来,粉末制备向超微化、均匀化和球形化发展,超微铜粉制备是当下比较重要且比较热门的研究。铜粉由于自身的高导电率、高强度等优越特性,已经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导电材料、导电胶、电极材料及抗菌材料中去。在汽车行业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其成本比较高,优化其制备是比较重要的研究。本文通过优化直接还原制备,尽可能的获取更高比例的铜粉,减小铜粉,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同时通过运用直接还原法和方差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分析,找出影响直接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的主要因素,进而得到制备的优质条件,更大效率、更低成本的得到超细铜。关键词:超细铜、汽车行业、超细铜制备概述介绍 超细铜粉是颗粒尺寸在1~100纳米之间的超细铜粉末,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强度,是良好的电性材料,可以运用到各种电极材料中去,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另外,纳米铜粉的比表面大、表面活性中心数目多,有极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在冶金和石油化工中是优良的催化剂。但是铜的成本比较贵,需要在各个方面做到最大的优越。在制备方面,随着人们的不断研究,制备方法也不断的革新。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冷冻干燥法、沉淀转化法、激光气相合成法、超声波法、水解法、机械合金化技术、均匀沉淀法、还原保护法、甲醛法、水合肼法、抗坏血酸直接还原法等。上述各法中,有的需要庞大的设备,有的复杂,有的制备成本高,有的合格率及产量低。本文选用了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铜粉,其有设备简单、 艺流程短、投资小、产量大、成本低、易工业化生产等优点。用途 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由纳米铜粉制备的超细厚膜浆料将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价格比贵金属银粉、钯粉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是以纳米摩擦学为理论指导、以纳米技术为支撑的一种新型的润滑油添加剂产品,它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和节能环保功效。将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添加到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中,可减小发动机的启动电流并增大汽缸压力。发动机使用该添加剂一段时间后,缸套和活塞环上便形成一层保护膜。此时。润滑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汽车还能安全行驶很长一段时间,这在军事上是很有意义的。设计概述 本实验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实验进行改进,从而进行实验。然后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研究反应温度、Cu2+与氨水质量比和CuSO4溶液浓度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优化制备实验,减少操作的次数,降低成本。 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条件对直接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的影响,找出主要因素,进而优化制备过程。同时掌握试验设计与优化这种方法。2.实验基本内容(1)本实验考察三因素(A)研究反应温度、(B)Cu2+与氨水质量比、(C)CuSO4溶液浓度(2)试验指标以铜的松密度(y)为指标,越小越好(3)确定的因素水平表如下:表格(1)水平因素表水平(A)反应温度/℃(B)Cu2+与氨水质量比/kg(C)CuSO4溶液浓度/(g/mL)1701:0.10.1252801:0.50.53901:1.51.03.正交表选择本实验为三水平三因素实验,经分析选用L9(34)4.实验操作原料选用(1)CuSO4﹒5H20,(2)氨水,(3)抗坏血酸,(4)分析纯,(5)蒸馏水(2)反应方程式(3)操作流程根据预设的浓度,用烧杯把五水硫酸铜(CuSO4﹒5H20)溶入蒸馏水中配置不同浓度的溶液,并按照不同的预设比例将氨水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期间不停的搅拌溶液,防止过热和尽快搅拌均匀),将所得的溶液放到恒温的反应容器中反应。按照以上方法,改变不同的条件,重复做预设的9个实验。反应一个小时后全部取出,将铜粉用蒸馏水洗涤后烘干,记录数据实验结果表格 2试验设计与试验结果表序号因素实验结果ABC空白y松密度/(g/mL)y2111112.0084.032212220.6930.480313332.7697.667421231.2961.680522311.6132.602623122.7757.701731321.5422.378832131.1151.243933211.8243.327K15.4704.8465.8985.445T=15.635P=27.161Q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