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水浒传》.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水浒传》

第二讲 《水浒传》:草莽英雄的人生传奇 第一节 作者、成书与版本情况 《水浒传》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古代小说名著之一。 《水浒传》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施耐庵,不过罗贯中也曾对它进行过编辑和修订。 明人记载多说施耐庵是元末明初钱塘人。 《水浒传》是施耐庵集合民间流传之各种水浒故事撰述而成。 宋江聚义造反之事,因为威震朝野,故其传奇事迹很快便“见于街谈巷语”。 宋元“小说”艺人讲说的“公案”故事中即有《石头孙立》,说“朴刀”故事中有《青面兽》,说“杆棒”故事中有《花和尚》、《武行者》。 这些口传的单个英雄的传奇故事,为《水浒》的成书作了必要的准备。 元代佚名氏编写的《大宋宣和遗事》,较完整地讲述了宋江等人聚义造反的始末,初步搭建了水浒故事的叙事框架。 元代还出现了一大批“水浒戏”,今存剧目(含元明间作)共33种,剧本全存的仅6种。这些水浒戏把水浒好汉从36人扩展到了108人,对梁山泊及其好汉宋江、李逵等有了更具体、生动的描绘,并提出了“替天行道救生民”的主张。 《水浒传》之最终成书,就是作者集中了几个世纪以来民间艺人和戏曲家的集体智慧,再加上自己天才的艺术创造而形成的一个艺术结晶。正因如此,它才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水浒传》的主要版本有: 明万历38年容与堂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100回; 明袁无涯刊本《新镌李氏藏本忠义水浒传》120回(增加了平田虎和王庆的故事); 明崇祯年间贯华堂刊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70回,这是金圣叹“腰斩”120回繁本而成,它砍去了大聚义后的内容,删除了大量诗词赘语,改动了某些不合理的情节,又在文字上做了些润饰,且附有精彩评语,遂成为清300年间最流行的本子。 义与忠的变奏 《水浒传》最初名叫《忠义传》,后来又名《忠义水浒传》或《忠义水浒全传》。 明人杨定见《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说:“《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 天海藏《题水浒传叙》也说《水浒》“有为国之忠,有为民之义。” 小说描写了一群“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用悲壮、沉痛的笔调,谱写了一曲乱世忠义的悲歌。 一.水浒好汉的义胆侠风 “义”是《水浒》里的一个主要观念。需要结合水浒好汉的生存处境、社会关系及其所作所为等,来辨析“义”的内涵。 水浒好汉乃是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由于权奸贪官和土豪地霸的欺压、剥削等,流离失所,途穷势迫,不得已通过“结义”、“聚义”等方式,结为兄弟,最后“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的。 “义”是联结这些江湖好汉的精神纽带; “义”体现了他们“吉凶相救,患难相扶”的共同愿望; “义”更是他们反抗邪恶势力,以“替天行道”的思想武器。 “义”的主要内涵是: 1.“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 2、“仗义疏财,济困扶危”。 3、“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 4.“不分贵贱”,“无问亲疏”。 5、快意恩仇,不讲恕道。 “义”,带有浓厚的江湖文化色彩,它从根源上、本质上不同于儒家文化之“义”。 二.水浒好汉之“义”与儒家之“义”的冲突  水浒好汉崇尚的“义”与儒家宣扬的“义”的冲突: 1.儒家一向强调义利之辨,认为利对义会有所妨害,故主张“见利思义”,“明其义而不谋其利”。孔子还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也说:“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可水浒好汉们则以利为义,将义与利打成一片。宋江、柴进因为仗义疏财,就被称为最讲义气的人。武松得了宋江十两银子后就慨叹:“结识得这般兄弟,也不枉了!”晁盖、吴用等人结义,则是为了打劫生辰纲,“大家图个一世快活”。  2、儒家讲“义”,往往与克已复礼、忠君敬上联系在一起。一个能够称得上“义士”的人,其言行举止必须合乎封建礼法,“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可水浒“义士”们,则常“以匹夫之细,窃生杀之权”,“身在法令外,纵逸常不禁”,打州掠县,劫狱开府,拒杀王师,横行河朔,“使上无宁食天子,下无生还将军”。  3、儒家讲“义”,又与仁爱、忠恕联系在一起,认为“仁者,义之本也”(《礼记·礼运》),“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孟子·尽心上》)。可水浒好汉们则快意恩仇,睚眦必报,似乎谁杀人多,谁就更配做“义士”。如李逵每逢杀人,就乐不可支,常常是“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也“不问军官和百姓”;杀人之后,甚至还生吃人肉。 4.儒家讲“义”,还与尊卑、贵贱联系在一起,认为“义者,所以等贵贱、明尊卑;贵贱有序,民尊上敬长也”(《大戴礼·盛德》),“大小不逾等,贵贱如其伦,义之正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而水浒好汉则“不分贵贱”、“无问亲疏”。 另外,水浒英雄有时只讲义气、不论是非的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