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ransformers汽车人盘点参考
汽车人,变形! 变形金刚三部曲车型终极盘点《变形金刚》三部曲的上映,让机器人、汽车题材再次火爆。我们似乎像小时候第一次看见汽车那样,对这种金属的、机械的、声音轰鸣的、形状各异的交通工具充满好奇、欣赏甚至敬畏!为什么《变形金刚》的原作动画、玩具和电影会在全球风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死忠的变迷?为什么电影中的金刚形象和原作G1风格大不相同?《变形金刚》中的各个角色车型都经过了哪些变化?这些车型背后透出了什么样的汽车文化?
且让我们对《变形金刚》中各角色的汽车车型来个大盘点,并就此解析《变形金刚》与汽车文化的关系吧。不像欧洲和日本坐拥发达的铁路系统,地广人稀的美国有着“车轮上的国家”之称。公路文化作为牛仔文化在现代的延续,一脉传承着独立、自由、奔放的美国精神。而汽车作为现代科技和工艺的高度凝聚体,也成了美国人心目中一种独特的意象。
拥有什么样的汽车,对一个人的心态和成就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普通美国男孩,如果在十六岁生日那天收到一辆轿车作为礼物,会是件很酷的事情,这意味着他泡妞成功的几率将大大提升;如果是小型皮卡或面包车则更佳,他将成为朋友圈子活动的中心,而且还可以打到更多的工,赚更多的钱。待人到老年,子女都独立了,也可以学一学《阳光清洗》中的老爸,变卖家产,买上一辆房车,带着老伴儿去周游全美。有不少电影对车辆进行了夸张的渲染。经典例子如《回到未来》(1985),时间机器竟然是一辆轿车。还有蝙蝠侠的蝙蝠车,等等。也有把汽车拟人化处理的,从迪斯尼的老版《万能金龟车》到即将上映的《赛车总动员2》,多为童话作品。中国最近也有类似题材的《高铁侠》问世,在日本等国家引起“强烈反响”。
说到汽车的人格,我们不难发现,影视作品中经常宣扬或者说迎合这样一种套路:以车配人,以人配车。比如长途货运司机基本都是大块头没智慧的粗汉莽夫,女士从豪车中跨出的一定是高跟鞋美腿。再比如,70年代流行的公路片,80年代流行的警匪片,经常会出现硬派男主角+粗犷跑车的组合。这种马力强劲、价格实在、造型阳刚的车,就称为“肌肉车”。所以说,这种观念的流行似乎也赋予了汽车特定的性格,使得汽车跟人之间存在一种相互标志、相互映射的关系。
变形金刚”概念的出现,无疑为这种思想找到了最好的填充物。人即是车,车即是人。能够变成各种车辆,性格各异的外星人在地球上上天入地,打的不亦乐乎。火了!这个创意用在玩具上,使得男生喜爱的车辆机械玩具跟女生的洋娃娃一样,可以人格化,进而宠物化;而对动画、漫画来说,这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从审美上,它又令机械设定跟人物设定两种美术工作产生更大的交集,开发出新的领域。之前的“由人驾驶操控的超级机器人”都没有在美国市场达到这样的效果。此后,变形金刚经久不衰,发展出一整套庞大的世界观,好几个世代,无数衍生产品,乃至终于在2007年改编成真人电影,搬上大银幕。从动画到电影,汽车审美大变身电影版系列给我们的大致感觉是,汽车人的战士都是民用车辆,个个都是有情有义,给人感觉比较正派,但霸天虎就稀奇古怪、旁门左道,能变成汽车的都是特种车辆,例如警车、工程车等。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还能变身成人类美女,“色诱”男主角Sam。这些非车辆、无人格的变形金刚,死起来只让人感到爽快,并无任何惋惜。
现在看来,二十多年前的《变形金刚》动画(Generation 1第一代,简称G1)略显粗陋,作画几乎是简笔画,机体都是棱快分明。当年这种机设风格,现时在一些机器人动画迷中被亲切地称为“火柴盒”。现实中也是如此,80年代的小汽车很多还是方头方脑的。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人对车的审美变化,一些原来只在专业级赛车上见到的设计,逐渐地出现在私人跑车上,例如流线的外形,去行李箱化的车身,剪刀式车门,尾翼等等。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的同时,外形也越做越精美。
在G1动画版中金刚们经常可以改变大小,比如把身体进行匪夷所思的压缩,或者是无中生有地长出某些部件。最典型的就是威震天、声波等。后来的设定集里把这确认为一种叫做“容积置换”(mass displacement)的外星技术。不过迈克尔·贝号称,在他的电影版中决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他要创造的金刚,必须是每个零件都一一对应地进行变形。这个选择无疑很正确,最后出来的汽车变形效果摆脱了那份童稚的幻想风格,而更加贴近今天人们的口味。
汽车人阵营(Autobots)擎天柱(Optimus Prime)作为正义一方的主心骨,以往的形态基本是大卡车(很多时候是救火车)。G1动画对后面货箱的处理比较暧昧,经常是变形之后,下一个镜头莫名其妙就出现了。在后续的作品中,货箱也可参与变形,例如变成盾牌装甲翅膀等外挂组件。
电影版中的擎天柱变形为Peterbilt 379重型卡车。在电影拍摄之前,迈克尔·贝曾经宣布,他要创造的金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