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系统与行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神经系统与行为

試誤學習(trial-and-error learning) 試誤學習在低等動物很普遍,在人類的生活中也很常見 例如:人們的旋轉魔術方塊遊戲及尋找新路等 圖9-36 人手旋轉魔術方塊。 一再重複,經過多次嘗試與錯誤的學習 以蝸牛、老鼠、海豚和猩猩等比較,可發現神經系統愈複雜的動物,學習愈為快速 印痕(imprinting) 是一種較特殊的學習方式,目前發現只在哺乳類及鳥類有此行為。 這一型的學習,通常僅有一次經驗(或最多數次)便對動物的行為有長遠的影響。 科學家洛倫士在實驗室中用溫箱孵卵,孵出的小鵝從未見過母鵝 小鵝孵出後,牠們看到的第一件事是洛倫士在慢慢行走,洛倫士學習鵝的叫聲,這些剛孵出的小鵝便追隨他,將他當做鵝媽媽直至長大成熟 圖9-37 印痕行為:A.洛倫士與把他當成鵝媽媽的小鵝; 印痕 在其他鳥類也都會發生,幼鳥在孵出後數小時內(最多三十小時 ),對行動緩慢並發出母鳥般叫聲的物體都會當作印痕母親 除鳥類外,羊、鹿及牛等的幼獸也有印痕行為 圖9-37 印痕行為:B.小鵝追隨母鵝的情形。 人類也有類似的印痕行為 十八個月至三歲的幼兒,對失去母親的照顧極為敏感,會影響其一生的行為發展 頓悟(insight) 動物在沒有先前的直接經驗,卻在第一次嘗試就有良好表現或有正確的行為 根據以前不相關的經驗,解決新問題的學習方式(有些科學家稱之為理解或創新而不歸為學習) 頓悟(insight) 例如: 將黑猩猩放在一個高掛著香蕉,即使牠伸直手臂也還拿不到香蕉的房間中 房間的地上堆放著幾個空箱子,黑猩猩最後會評估狀況並堆疊箱子而拿到香蕉 圖9-38 黑猩猩以頓悟方式拿到香蕉。 頓悟學習: 在哺乳類發展最好 尤其是靈長類,但個別差異還是很大 行為和神經細胞產生記憶的研究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 神經系統愈發達的動物,記憶及學習的能力就愈強 科學家發現人類邊緣系統的杏仁核和海馬迴等處和情緒、記憶及學習有很密切的關係 不具大腦的低等動物也有學習及記憶的行為 記憶的生理機制一直是人類想解開的秘密 1970年代科學家以神經系統細胞數目少且易觀察的海蝸牛(又稱海兔),研究記憶形成的機制 刺激海兔的水管,水管及鰓會很快的縮回 但若進行連續性、無傷害的刺激,會使牠產生如小鳥對稻草人一樣的習慣化行為 進階知識 肯德爾(Eric Kandel 1929~)用海蝸牛研究記憶在細胞學上的機制: 獲得西元2000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肯德爾 早年選擇軟體動物的海蝸牛(Aplysia californica)實驗 海蝸牛的神經細胞約二萬個,有些神經纖維很粗,直徑可達 1 毫米(mm),容易實驗並測量其膜電位,適合學習和記憶機制的基礎研究    海蝸牛 長得像蝸牛,但無殼,頭上有兩個短觸角,故也被稱為海兔(sea hare) 海蝸牛的鰓在背部,被兩大片外套膜包覆著,海水經由水管流入,進到背部的鰓進行呼吸,刺激水管會使其產生縮回反應,且將鰓隱入外套膜內,以免被攻擊  肯德爾的實驗 刺激海蝸牛的水管,鰓會有輕微的收回退縮,測得的神經膜電位變化小 若刺激尾部則會有比較強的鰓退縮現象,測得膜電位的變化較大 圖:刺激水管,引發水管及鰓縮回,且套膜會合起來,將鰓蓋住以保護鰓。 若先刺激尾部,再刺激水管,鰓的退縮比單獨刺激水管的退縮反應大(膜電位變化大) 若將「先刺激尾部,再刺激導管」的配對,連續重覆多次,並經過一段時間後,再單獨刺激牠的水管,結果仍是比較大的鰓退縮反應,好像海蝸牛「記得」之前的「尾巴─水管」刺激配對 記憶的產生和突觸間的物質產生有關 果蠅為研究記憶的對象 探討至今還不完全了解記憶的編碼、儲存等問題 人類的記憶若依維持時間的長短: 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短期記憶 在數秒鐘內可以回憶事物的能力 這種記憶能力使我們可在看到或聽到一個電話號碼後,記住並正確的撥號,也可以讓我們一面看文件一面打字 若要將短期的記憶轉變為長期的記憶,則必須集中注意力、分類歸納整理、重複溫習或加上情緒的連結等 長期記憶的形成 和神經元突觸產生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突觸的變化 神經元接受刺激,神經衝動傳到大腦邊緣葉之海馬迴處的神經軸突末端,釋出神經傳導物質 ── 麩胺酸 麩胺酸與突觸後神經元膜上的受體結合,遂引發細胞內一連串的變化 突觸的變化 例如: 酵素及基因的活化、膜上麩胺酸受體的增加和突觸型態的變化等 科學家發現長期記憶所持續的時間和突觸改變後的持續時間相吻合 若突觸的變化,不能產生或變化消失得太快,則和記憶有關的學習行為就無法正常進行 記憶也受情緒的影響 有時強化,有時會妨礙記憶的形成。 大腦邊緣葉之杏仁核受損的人,喪失了以情緒輔助提高記憶的能力 增加學習效果 要增加學習效果,營造良好的情

文档评论(0)

75986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