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同步导学)2-登岳阳楼.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师(同步导学)2-登岳阳楼

2.文言句式 (1)省略句 吴楚东南坼(在“吴楚”前省略主语“洞庭水”) 乾坤日夜浮(“浮”字省略补语“于其上”) (2)省略句;倒装句 戎马关山北(“戎马”后省略“于”;状语后置,“关山北”作“戎马”的状语) 一、背景资料 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这首蕴涵着浩然胸怀和深沉思索的名篇。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是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 二、相关知识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严密而得名。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律诗在格律上有严格规定。 1.限定字句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律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七律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2.规定韵脚 每首诗偶数句句末必须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只可押本韵,不可押邻韵。只许一韵到底,不能中途换韵,也不能用相同的韵字押韵。 3.讲求平仄 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用仄声,都有基本的规定,一般按照平仄声相间的原则处理。五言和七言律诗各有两种平仄格式。 4.对仗工整 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中间两联出句和对句必须对仗。对仗的形式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种。工对要求词性和意义严格对偶,如“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宽对只要求词性相近,意义大体相对,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仗还有一些特殊形式,如句中对、隔句对、错综对等。宋元词曲的格律,是在律诗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而来的。 句段分析 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日夜浮”三字,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 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1.意境雄浑阔大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颔联两句描绘洞庭湖气象的诗,成了千古绝唱,为历代诗人和诗论家叹服。 2.手法鲜明独到 此诗情因景生,景以情衬,浑然一体,组成有机的抒情感怀意境。因湖山之景而触动身世之悲,抒发了满腹的孤身漂泊之感与万里乡关之思。哀情和阔景有机结合,以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衬。 3.风格“沉郁顿挫” 这种风格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是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个性以及时代特色的有机统一。诗人的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湖水势融合无间。由身家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愈在个人不幸之时愈不忘政局国情的高尚品格。 1.首联“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今”“昔”两个字有深刻的含义,表达了作者从过去到现在数十年的心路历程。“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一直听说洞庭湖水波澜壮阔,心向往之,想有朝一日,尽情饱览一番。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漂泊在此,虽有幸登楼,必然是百感交集,真可谓今非昔比! 2.律诗的基本章法是:四句为一层,前后共两层。试归纳《登岳阳楼》前后两层的大意,体会杜甫律诗章法的严密。 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首联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 诗人此时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说,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漂泊的感情。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国事危急,不禁潸然泪下。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3.作者为什么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时,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诗人为自己流泪,更是为社

文档评论(0)

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