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是回顾发展历程 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脉相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二是弘扬民族精粹 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内涵熔铸一体,承担着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科学文化互质问题的重任。 三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让人民群众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脉相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一·回顾发展历程 回顾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历程 “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把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一·回顾发展历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史 就是 人民群众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经验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一·回顾发展历程 1982.2.14 1995 2002 2006.3.4 1981.2.25 “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 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 农村群众性创建精神文明活动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回顾发展历程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2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弘扬民族精粹 让人民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时代内涵熔铸一体,承担着解决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科学文化互质问题的重任。 二·弘扬民族精粹 四维:礼、仪、廉、耻 四维的说法,最早载于《管子》牧民篇:“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 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 四维?一曰礼,二曰义, 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 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 耻不从枉。” 二·弘扬民族精粹 (一)汲取中国传统思想之精华,打造现代道德文明强国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常高度概括了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 “仁”和“义”是儒家文化中两大根本性的道德元素。离开了仁、义,忠、孝、礼、乐等等都失去了意义。 仁、义的重要性,以孔孟之言为证,孔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仁 —— 子曰:仁者,爱人。仁之广义,涵盖甚多。 例如 “恭、宽、信、敏、惠”、“刚、毅、木、讷, 近仁。” 义 —— 子曰:“义者,宜也。”义者,理义、 道义、正义、公义。 二·弘扬民族精粹 (一)汲取中国传统思想之精华,打造现代道德文明强国 二·弘扬民族精粹 (一)汲取中国传统思想之精华,打造现代道德文明强国 四字:忠、孝、节、义 忠、孝在中国社会是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孝经》中,子曰:“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 忠 —— 《说文解字》:“忠,敬也,尽心曰忠。” “忠”也可指“君主及官吏之忠于民”。孔子讲君臣关系的侧重点,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此处“忠”指臣忠于君。 孝 ——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孝是人可以从身边之最近处做起的人间关系德目,被称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孝最首要的含义是尊亲,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现在说孝,往往指子女赡养父母、晚辈赡养长辈,其实,尊敬先于赡养。 三达德:智、仁、勇 出自《中庸》,三达德即指“智”、“仁”、“勇”此三大品行。 智、仁、勇是天下通行的品德,是用来调节上下(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智、仁、勇靠什么来培植呢?靠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来培植加固。所以《中庸》第二十章阐明道:“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