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种粮大户经验介绍供参习.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优秀种粮大户经验介绍供参习

全国优秀种粮大户经验介绍 全国优秀种粮大户、湖南省优秀种粮大户夏根固(现已入围2011年全国种粮标兵),现年60岁,于1982年由沅江市迁往益阳市大通湖区南湾湖办事处定居,并开始了其长达29年的水稻种植历程。他由一个最初承包6.7公顷的小种粮农户,发展到2011年种植水稻面积达873公顷的种粮大户;   去年,陶功臣的农场收获小麦60万公斤,稻谷120万公斤,收入55万元,农机服务收入也达到了25万元。谈及此,陶功臣说是赶上了好时代,“2004年,我从父亲手中接管农场时,中央出台了1号文件,随后的几年,一系列鼓励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出台,种粮人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实惠越来越多,我也就甩开了膀子,大干了一场。”   万事开头难。陶功臣接手这片农田时发现,农场地势低洼、田块不平整、排灌设施老化等,与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粮食生产基地相距甚远。粮食规模经营必须走农业机械化道路,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充足、先进的设备却是农业机械化的必然要求,眼前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决。   为实现梦想,他决定最大限度地加大农田投入,先后累计投资120万元,修建了机耕路,开挖了沟渠,新建了排灌站;对1200亩农田进行平整和格田成方,建成标准化农田,大大提高了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另一方面,他针对粮食生产的需要,先后投资近50万元,购置收割机、插秧机、机动喷雾器等新型农机具,基本实现了从耕种、栽插、防治病虫害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陶功臣加强与市、县、镇农业部门的联系,不时向农技部门请教种粮技术,并将机插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应用在自己的农场中,同时开展了高效栽培模式等示范,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有效提高稻米质量安全水平和品质,他于2006年开始引入并全面推广水稻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由于环保,他种植的水稻产品经抽样检测全部符合无公害质量标准,获国家无公害稻米认证和产地认定。 精心耕耘结得硕果:如今的农场已今非昔比,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高产高效。目前,农场平均亩产已达650公斤,年生产稻谷120万公斤,较以往亩产提高100公斤,年新增稻谷20万公斤。(张顺林)   孙正权向我们介绍沧海桑田生态农业的规划范围 见习记者 陈梦泽 摄 口述人张正权,57岁,浦东沧海桑田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从房地产老板改行而成的全国第一种粮大户,在苏浙沪鲁四地,将20余万亩滩涂改造成良田。   2011年12月26日,我又一次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全国种粮大户”奖牌,我自豪地向总理汇报:“现在我耕种的滩涂良田已有十余万亩,明年将超过20万亩!”   时间退回到7年前,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在整天在田里忙活,还连续几次参加这样的盛会。其他人同样不会想到,在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上海,竟然会出现全国第一种粮大户,生产面积超过其他排名前12位“全国种粮大户”的总和。   这个变化,不仅仅是我个人努力的结果,更彰显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成果。   50岁开滩涂种地   我出生在浦东祝桥镇,没有正儿八经地种过地,办过皮具厂,搞过装潢、市政、房地产等,每家公司都经营得风生水起,身家数亿。   2004年,国家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我感到事业需要转型。一个朋友告诉我,苏北有一块滩涂正在招标种水稻,这勾起了我对土地的回忆和感情。50岁这年,我做出一个让周围人一致反对的决定:“改行种地!”   当时,没人相信搞农业能赚钱,我却觉得在滩涂这片处女地上搞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靠谱!   门外汉创造奇迹   一头扎进江苏盐城的4.8万亩滩涂,我这个门外汉犯了难。   盐分太高,滩涂上只有野草。在我这块地旁边,有一个现成的失败案例:一个农户承包18亩土地打算种水稻,可是,年复一年,连秧苗都没种出来!   我每天坐在堤坝上冥思苦想,认真分析土壤特性并反复试验,开创性地提出引入淡水淋盐洗碱,降低土壤盐分方法。2006年,我花费1千多万元,从27公里外引来一条30米宽的淡水河,把盐碱地“洗”成良田。当年5月,第一批秧苗插下去,9月,亩产500公斤水稻。验收时,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专家兴奋了,当场打电话向厅里汇报:“从来没见过当年海水退去,当年就能种水稻的!这里解决了院士也没解决的问题!” 在家乡解决更大难题   消息传回家乡,2008年,当时的南汇区区长把家乡东滩的5万亩滩涂交给我改造。我立下军令状,保证8月1日进场,次年5月插秧。   没想到,齐腰深的平静海面下,隐藏着一个更大难题,这就是如何消灭“植物杀手”互花米草。全球许多国家斥巨资研究治理互花米草,上海一所大学也专门成立课题组,历经十年没有进展。大学教授取笑我,还写信给区领导,断言这里将颗粒无收。   我的犟脾气上来了:“哪怕派1万个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