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情况调研报告
云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起利用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全面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管理,尤其是抓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工程和造福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我县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带的边沿,构成了县境内复杂、破碎的地质结构,是一个地质条件很不稳定的地震多发地区,80%以上人口在农村,山区面积占90%,大多数民居分布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村庄规模小,布局分散,农民建筑主要以土木结构、砖木结构为主。过去,农村民居的建设在规划选址、设计施工、质量安全等各方面都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建筑抗震设防的标准不高,建筑质量低、抗震性能差、安全隐患大。要使广大农村民居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有效抵御地震灾害,减轻因震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有相当一部分农村民居需要加固改造甚至拆除重建。我们要按照“地下搞清楚,地上搞结实”的要求,引导农民合理选址、科学建房,努力提高农村民居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让农民群众住上具有抗震设防能力的安全房、放心房,力争到2020年,使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也就是8度设防,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基本保障。
一、县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现状
全县共有农户13.98万户,房屋89.82万间,面积2388.7万平方米。
在房屋建筑年代方面,1979年以前建盖的4.31万户(占30.8%),646.4万平方米;1979年至1989年建盖的3.1万户(占22.4%),554.4万平方米;1990年至1999年建盖的3.29万户(占23.5%),583.7万平方米;至建盖的3.21万户(占23%),574.6万平方米。
在房屋建筑结构方面,砖混结构3153户(占2.3%),72.4万平方米;砖木结构3.5万户(占25%),600.2万平方米;土(石)木结构8.55万户(占61.2%),1421.7万平方米;茅草(杈杈)房513户(占0.4%),8.3万平方米;墙抬梁1563户(占1.1%),22万平方米;其他1.17万户(占8.3%),179.3万平方米。
在房屋抗震性能方面,抗震性能低于6度的房屋8.43万户(占60.3%),1392.1万平方米。需要加固改造的房屋5.41万户(占38.7%),952.7万平方米,其中特别危险急需加固的有9304户(占6.7%),153.6万平方米;需要拆除重建的房屋3.02万户(占21.6%),439.4万平方米,其中特别危险急需拆除重建的9348户(占6.7%),129.6万平方米。
二、县传统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的优势和劣势
农村民居具有独特的风格,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步形成了“一正(主房)两厢(左右厢房)一照壁(或面楼)”的整体结构,多为二层木架房屋,木架与砖墙(土坯墙)混合,这类房屋占86.7%,12.5万户,2022万平方米。
﹙一﹚县传统民居的优势:
1.千百年的传承,群众普遍接受。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可供建筑使用的天然材料丰富多样,经过长期实践,木结构民居建筑广大群众普遍接受,已形成了我县农村主要的传统民居。农村民居通过千百年的演变,无论是在先择建筑材料、房屋结构、施工方法上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从而增强了木结构房屋的整体安全性能。群众形象地说:木结构房屋在地震中能“晃而不散、摇而不倒”,“墙倒柱立屋不塌”,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布局合理,建筑方式独特。我县传统民居主要形式为木结构中的穿斗式屋架,一般分为单层(平房)或两层(楼房),开间数3~5间,层高单层多在2.2~2.8米,两层的底层一般为2.5~2.7米,二层一般为2.4~2.6米,开间一般不超过4米。平面、体形布置规则,简单对称,屋内的配置(如装围等)都是对称设置,以防止刚度与质量中心的偏离,平面布置中单体房屋以长方形为主,群体房屋则是与正房中心为轴线对称均衡布置,这样的布置十分有利于提高房屋的抗震功能。屋面材料都是轻型材料:木质的桁条上用铁钉固定木椽子,木椽子上面是直接铺设的筒板瓦或小青瓦,楼面为木楼板,屋面、楼面较轻,有优良的防震性能,外墙(围墙)多为砖墙或土坯墙,两层的楼房墙体下节是石脚(出土高约1米左右),其余部分是砖砌体带内砖柱(砖柱均对齐紧抵边柱砌设,又称内扶壁柱),这些做法提高了整体抗震性能。
3.结构紧密,整体拉连好。我县所采用的穿斗式结构屋架是以柱子为主要承重的构架形式(墙体只起围护使用),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再传入地面。正因如此,这类结构需要落地的柱较多,柱距较密,同时因每一棵柱所承受的荷载相应要小,柱径也不需太大(一般得6寸头7寸脚)。因为柱子是整个构架的承重部份,若柱子一倒,则全屋皆塌,所以群众在实践中创造
1 2 下一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