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张嗣同 发酵工程第七章 发酵过程控制5.ppt

ppt课件-张嗣同 发酵工程第七章 发酵过程控制5.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五节 温度变化及其控制 一、温度对生长的影响 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根据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大致可分为四类:嗜冷菌适应于0~260C生长,嗜温菌适应于15~430C生长,嗜热菌适应于37~650C生长,嗜高温菌适应于650C以上生长 每种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可用最适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来表征。在最适温度下,微生物生长迅速;超过最高温度微生物即受到抑制或死亡;在最低温度范围内微生物尚能生长,但生长速度非常缓慢,世代时间无限延长。在最低和最高温度之间,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生长速率下降,最后停止生长,引起死亡。 微生物受高温的伤害比低温的伤害大,即超过最高温度,微生物很快死亡;低于最低温度,微生物代谢受到很大抑制,并不马上死亡。这就是菌种保藏的原理。 1、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与它们的膜结构物理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根据细胞膜的液体镶嵌模型,细胞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膜中的脂质成分应保持液晶状态,只有当细胞膜处于液晶状态,才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使细胞处于最佳生长状态 微生物的生长温度与细胞膜的液晶温度范围相一致。 二、微生物与温度相关性的原理 什么是液晶状态? 液晶状态是指某些有机物在发生固相到液相转变时的过渡状态称为液晶态。 由固态转变为液晶态的温度称为熔点,以T1表示; 由液晶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称为清亮点,以T2表示。 T1与T2之间的温度称为液晶温度范围。 那么为什么不同微生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呢?根据细胞膜脂质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最适温度生长的微生物,其膜内磷脂组成有很大区别。嗜热菌只含饱和脂肪酸,而嗜冷菌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 2、蛋白质结构 人们采用二种方案来研究酶在低温条件下的结构完整性和催化功能:(1)通过自然或诱导突变,将特定残基发生改变的蛋白与其天然结构进行对比;(2)对比同属嗜热、嗜温及嗜冷菌的蛋白结构 通过对嗜冷酶的蛋白质模型和x一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嗜冷酶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与溶剂的作用加强,酶结构的柔韧性增加,使酶在低温下容易被底物诱导产生催化作用 嗜冷菌具有在0℃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这是由于其核糖体、酶类以及细胞中的可溶性因子等对低温的适应,蛋白质翻译的错误率最低。许多中温菌不能在O0C合成蛋白质,一方面是由于其核糖体对低温的不适应,翻译过程中不能形成有效的起始复合物,另一方面是由于低温下细胞膜的破坏导致氨基酸等内容物的泄露。 3、蛋白质合成 4、合成冷休克蛋白 低温微生物适应低温的另一机制是合成冷休克蛋白 将大肠杆菌从370C突然转移到100C条件时细胞中会诱导合成一组冷休克蛋白,它们对低温的生理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嗜冷酵母的冷休克反应,发现冷刺激后冷休克蛋白在很短时间内大量产生。 耐冷菌由于生活在温度波动的环境中,它们必须忍受温度的快速降低,这与它们产生的冷休克蛋白是密切相关的。 二、温度的影响与控制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1、温度影响反应速率 发酵过程的反应速率实际是酶反应速率,酶反应有一个最适温度。 从阿累尼乌斯方程式可以看到 dlnKr/dt=E/RT2 积分得 E= E——活化能 Kr——速率常数 K与温度有关 E越大温度变化对K的影响越大 温度对菌的生长、产物合成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 青 霉 素 120C~300C 2、温度影响发酵方向 四环素产生菌金色链霉菌同时产生金霉素和四环素,当温度低于300C时,这种菌合成金霉素能力较强;温度提高,合成四环素的比例也提高,温度达到350C时,金霉素的合成几乎停止,只产生四环素。 温度还影响基质溶解度,氧在发酵液中的溶解度也影响菌对某些基质的分解吸收。因此对发酵过程中的温度要严格控制。 (二)最适温度的选择 1、根据菌种及生长阶段选择 微生物种类不同,所具有的酶系及其性质不同,所要求的温度范围也不同。 如黑曲霉生长温度为370C, 谷氨酸产生菌棒状杆菌的生长温度为30~320C, 青霉菌生长温度为300C。 在发酵前期由于菌量少,发酵目的是要尽快达到大量的菌体,取稍高的温度,促使菌的呼吸与代谢,使菌生长迅速; 在中期菌量已达到合成产物的最适量,发酵需要延长中期,从而提高产量,因此中期温度要稍低一些,可以推迟衰老。因为在稍低温度下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正常途径关闭得比较严密有利于产物合成。 发酵后期,产物合成能力降低,延长发酵周期没有必要,就又提高温度,刺激产物合成到放罐。如四环素生长阶段280C,合成期260C后期再升温;黑曲霉生长370C,产糖化酶32~340C。但也有的菌种产物形成比生长温度高。如谷氨酸产生菌生长30~320C,产酸34~370C。最适温度选择要根据菌种与发酵阶段做试验。 根据生长阶段选择 例:林可霉素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vdodnnv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