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适应性模拟测试4(教师版).doc

2016届高考地理适应性模拟测试4(教师版).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地理适应性模拟测试4(教师版)

南江中学高2016届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四 地理试题(50分钟 100分) 第I卷(选择题 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海绵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环节是 A.降低地表径流量 B.净化和处理雨水 C.提高雨水下渗速度D.修建大量蓄水池 【答案】A 【解析】“海绵城市”是在快速城市化、城市内涝频发和城市建设重社会,轻生态功能的背景下提出的,目标是让城市“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其首要目的和关键环节是通过各种影响措施及其系统组合有效减少地表水径流量,实现削峰调蓄的作用。 2.图中所示景观中,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是 A. B. C. D.【答案】B 【解析】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图1所示景观中,湖泊防渗工程和硬地广场都破环了水的自然渗透,高台绿化带高于地面,减少了雨水的汇集。绿色屋顶将雨水调蓄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3.下列城市中,适宜建设成为“海绵城市”的是 A.巴西的玛瑙斯 B.卡塔尔的迪拜 C.中国的乌鲁木齐 D.中国的济南【答案】D 【解析】建设“海绵城市”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城市内涝,综合利用雨水,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巴西城市玛瑙斯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城市人口和规模较小,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不突出;卡塔尔的迪拜和中国的乌鲁木齐城市降水少,雨涝问题并不突出,且雨水不是城市主要水源;中国济南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内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因此最适合建设成为“海绵城市”。 “引大济湟”是从湟水最大支流大通河引水,穿越山脉进入湟水流域的调水工程。该工程将在2015年第四季度全线通水,届时将有效缓解湟水干流地区当前的“水荒”问题。下图示意“引大济湟”工程线路。据此完成4—5题。 4.湟水干流地区出现“水荒”,主要是由于 A.位于西北内陆,降水量少 B.全球变暖,冰川融水补给减少 C.人口和产业集中,需水量大 D.青海湖水位下降,湟水补给青海湖【答案】C 【解析】湟水干流区是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积仅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3%,却集中了青海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耕地面积。由于人口和产业集中,工、农业及城市等需水量大,超出了湟水的水资源承载力,导致湟水干流区出现“水荒”问题。 5.大通河成为“引大济湟”水源地,主要是因为该河 年径流量较大 流域降雨丰富 北高南低可自流引水 流域水资源需求量小 A. B. C. D.【答案】B 【解析】大通河是湟水和最大的支流,水量较为充沛,此外,大通河干流地区城镇较少,工农业和城市需水量小,因此水资源较为丰富,成为“引大济湟”水源地。大通河和湟水同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流域内降水相对较少。大通河与湟水隔山相望,两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大通河流域北高南低,河流自西北流向西南,而非引水沿线地势特征。 经济重心是指区域空间中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的点。目前,广东省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变化显著。图3示意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空间动态演变轨迹,下图示意1979—2014年广东省经济重心分布。据此完成6—7题。 6.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 A.南北差异变化比东西大 B.差距仍在持续的扩大 C.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显著 D.北部和西部不断衰退【答案】C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的中心整体往东南方向迁移,由西向东移动幅度小于由北向南移动幅度,说明东西方向经济演变比南北方向更激烈;1992~2014年南北方向上经济重心移动幅度明显变小,南北经济差距拉大趋势得到遏制,1992~2000年东西方向经济重心移动幅度变大,但是2000年以后,经济重心又向西移动,东西经济差距减小,因此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减小;由于北部和西部经济的崛起,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缩小,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广东省经济重心仍然位于区域的东南部,说明广东省东部和南部的经济比重仍然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仍然显著。 7.关于促进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合理的是 A.继续巩固珠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B.扶持北部地区发展科技密集型产业 C.优先完善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