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言录3.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言录3

论治 (二)药物 秦艽退黄极妙以其能清阳明经湿热邪气也。若无湿热则恐伤燥,又宜慎用。(清·程杏轩《医述》卷八) (石膏)其性,一善清头面之热,二善清咽喉之热,三善清瘟疹之热,四善清痰喘之热。(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 荆芥最能散血中之风。(清·汪昂《医方集解》) 盖外无发热恶寒身痛之表证,即不必用桂枝;内无眩悸吐涎之里证,则不必用肉桂。(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吴茱萸为厥阴之主药,上可温胃寒,下可救肾阳。(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气燥血必燥,清气药中略加花粉,知母;血燥气亦燥,滋燥药中可入芦根、石斛。(清·王旭高《医学刍言·气燥血燥治法》) 泻心者必以苦,故用芩,连;散痞者必以辛,故用姜,夏;欲交阴阳通上下者,必和其中,故用参,甘,大枣。(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热药多秘,惟硫黄性暖而通;冷药多泻,惟黄连厚肠止泻。(清·程杏轩《医述》卷十六引张洁古语) 凡苦寒之药,多伤脾胃,惟青蒿清芬入脾,独宜于血虚有热之人。(清·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 大黄治大实,芒硝治大燥大坚,二味治有形血药;厚朴治大满,枳实治痞,二味治无形气药。盖肠胃燥实,气必不通,故攻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此言实为分析大承气汤的配伍意义。 苏叶开脾气,苏子降肺气,二味同用,有一开一降之功。(现代·沈绍九《沈绍九医话》) 大黄走而不守,黄连守而不走,一燥一润,一通一塞,相去甚远。(明·吴又可《瘟疫论》上卷) 大黄同甘草同用,能利小便。麻黄少而熟地多,使开腠理而不滞不汗。(清·王燕昌《王氏医存》) 黄连与干姜同用,泻胃家之痞结,令热从中散;与吴萸同用,则泻肝家之痞结,令热从下达。(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大黄与人参同用,大黄自能逐去坚积,决不反伤正气,人参自能充益正气,决不反补正气。(清·徐灵胎《医学渊源论》) 麻黄得术,虽发汗而不为多汗;术得麻黄,行里湿兼可行表湿。(近代·何廉臣增订《通俗伤寒论》) 桂枝本营分药,得麻黄,生姜,则令营气外发而为汗,从辛也;得芍药,则收敛营气而止汗,从酸也;得甘草则补营气而养血,从甘也。(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后重有木香,槟榔,行燥金之郁也;癃闭之用知母,黄柏,散相火之炽也。(清·程杏轩《医述》卷十六引滑伯仁语) 表里之邪,则用柴胡,黄芩,上下之邪则用桂枝,黄连;表里之邪用生姜辛以散之,上下之邪则用干姜辣以开之。仲景大法灼然矣。(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汗多不忌都吃,泄泻不忌山栀。(近代·丁甘仁《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无汗取豆豉,有汗取豆卷;热盛去生地,津伤去石斛;邪热内炽;劫夺津液,并取生地,石斛,则是黑膏加减法的种种化裁。(近代·夏应堂,见《近代中医经验流派选集》) 甘得苦则不呆滞,苦得甘则不于燥,合而成功也。(清·吴瑭《吴鞠通医案》) 羌活入足太阳理游风,细辛入足少阴三伏寒,苍术入足太阴去湿,白芷入足阳明三风。(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方剂 黄芪建中,补中益卫气;当归建中,补中益营气。(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真武汤用姜而不要参,是温散以逐水气;附子汤去姜而用参,是温补以状元阳。(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真武,附子汤皆为治少阴阳虚之方。 小青龙治动而上逆之水,故汗而散之;五苓散治静而不行之水,故引而竭之。(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胃中干燥而渴饮,此无水也,与水则愈,宜白虎汤;小便不利而渴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宜五苓散。(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汗多热盛,此白虎之的证;无汗恶寒,此白虎之大忌。(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泻黄散用防风,欲其火从上散;此(指玉女煎)用牛膝,欲其火从下运。(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白虎家桂枝汤,治寒化为热,乃太阳阳明同治之方;苍术白虎汤,治湿化为热,乃太阴阳明同治之方;虽一味之转旋,其又各有微妙。(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枳实薤白桂枝汤是急通其痹急之气;人参汤是速复其不振之阳。(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桂枝附子汤治风胜于湿;白猪附子汤治湿胜于风;甘草附子汤治风湿俱胜。(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坐归是阴以涵阳,不是壮水以制火;右归是扶阳以配阴,不是益火以消水。与古方知柏八味,附桂八味,盖有同矣。(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思虑上脾之营,劳碌伤脾之气。归脾汤,补脾之营也;补中益气汤,补脾之气也。(清·王旭高《王旭高医书六种》) 白虎加人参,是于清火中益气;调胃用甘草,是于攻实中虑虚。(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甘草干姜汤,得理中之半,取其守中,不须其补中;芍药甘草汤,减桂枝之半,用其和里,不取其攻表。(清·柯韵伯《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 少阴制麻细辛方,犹太阳之麻黄汤,是急汗之峻剂;制麻附甘草汤,犹太阳之桂枝汤

文档评论(0)

ea238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