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传统金属工艺乌铜走银概览.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传统金属工艺乌铜走银概览

云南传统金属工艺乌铜走银概览摘要:乌铜走银是云南著名的工艺品。它工艺独特, 在中国传统金属工艺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乌铜走银的工艺技术方面和艺术等方面的综合特征,对晋宁乌铜走银工艺所面对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也作了一定的思考。关键词:乌铜走银 民间工艺 云南 乌铜器 乌铜走银也是云南的一种著名工艺品, 约创始于清雍正年间, 为滇南石屏县的岳姓所创制, 至今已有约200 年的历史。一、乌铜走银简介云南很早就出现以金和铜化合而成的“乌铜器”。如清代《云南风土记》中有大理出产“乌铜”的记载。民国时期, 对乌铜走银的记载较多。如民国《石屏县志》 卷十六说“乌铜是以金及铜化合成器, 淡红色, 岳家湾产者最佳。按乌铜器始惟岳姓能制, 今时能者日众,省市肆盛行, 工厂中有聘作教师者。”这里提到乌铜是铜和金的合金, 即民间所谓乌金, 其表面墨黑细润, 价格不菲。《续修昆明县志》卷五中有“其造墨匣及小件炉瓶, 质如古铜, 而花纹字画以银片嵌入者, 则为乌铜器, 且又有乌铜走银器之称。”民国《新纂云南通志》卷一四二记载了乌铜走银器的工艺:“ 甲于全国乌铜器制于石屏, 如墨盒、花瓶等, 錾刻花纹或篆隶正书于上, 以银屑铺錾刻花纹上, 熔之, 磨平, 用手汗浸渍之, 即成乌铜走银器, 形式古雅, 远近购者珍之。”二、研究现状(一)国内外研究动态与现状目前,国内外关于乌铜走银(金)的研究并不多,国外对于乌铜走银(金)的研究目前知道的仅限于对其成分的物理分析,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云南省。在《新篆云南通志》、《云南风土记》、《昆明县志》等历史文献和《石屏县志》、《石屏年鉴》等地方文献中均可找到对乌铜走银(金)工艺的记载,随着人们对乌铜走银(金)工艺关注的加深,关于乌铜走银(金)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1.局部研究局部研究是把乌铜走银(金)工艺中某一部分特点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例如许昆的偏重于材料研究的硕士论文《云南古代乌铜研究》、许昆,文飞,贾朝光,卢邦洪,朱绍武,陈南光的《云南古代乌铜成份和性能的研究》、许昆,文飞,张增祺的《云南古代乌铜成分和表面分析》;狄思思、旃立兴的《乌铜走银现状分析研究》和余小舵的《乌铜走银农村有人——云南晋宁民间艺人袁昆林的困惑》则偏重于对乌铜走银现状的分析;王锐的《传统民族图案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探讨了乌铜走银对于传统图案的应用;华觉明的《传统工艺的研究、保护和振兴》重点在于对乌铜走银(金)的保护和振兴;以上论文对乌铜走银(金)的某个方面做了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丰富了云南特色工艺的理论研究。2.整体研究整体研究是指从各个角度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如许昆的《云南古代乌铜走金银》、吴炜的《云南的斑铜与乌铜走银工艺》、李晓岑的《云南的斑铜与乌铜走银》、张励民的《云南乌铜走金 永昌云子 建水紫陶》、王洪伟的《岳飞后代最后的——乌铜走银——传人》、余小舵的《基于云南晋宁“乌铜走银”的田野调查》等论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历史、艺术、发展和现状等做了较系统的描述。3.案例介绍案例介绍是指一部综合性著作或者一篇综合性论文中把乌铜走银(金)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较为宽泛的解释和说明,如李晓岑、朱霞的《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李昆声著的《云南艺术史》[(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总之,从1989年到现在,人们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的研究范围较为广阔,这些研究使得我们对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但不能回避的是以上专著和论文要么过于宽泛,流于简介;要么角度单一,难以宏观;要么研究不深,如乌铜走银(金)传承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文化艺术的传播,需要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进行切入,但似乎无人涉及;要么忽略了乌铜走银(金)对传统图案的借鉴,未能系统整理出图案库并标注含义等。鉴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乌铜走银(金)的造型、装饰图案、传承、发展进行多角度细致地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云南乌铜走银(金)工艺,发现其内在价值,保护其传统特色,理清其传承谱系,促进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创新和发展。三、乌铜走银的制作工序及工艺特点(一)制作工序1.炼制乌铜合金:用优质的铜和一定比例的黄金掺和其他十余种贵金属熔炼成乌铜合金2.锻制乌铜片:将合金以锻打、碾压等方法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3.乌铜片上暂刻图案:在乌铜片上,用手工描绘所需要的图案纹样或文字,线条应流畅准确,再用堑子刻出各种图案花纹,刻的深度根据乌铜片的厚度而定4.走银:用纯银银屑或纯金金屑填充到图案处,以“走”满为度。经化学处理和热处理,银线或金线与乌铜就自然熔为一体,此步骤为整个乌铜走银技艺过程中的最关键步骤,5.成型:将走银后的乌铜片进行成型处理,或将制作好的乌铜片焊接组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ixin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