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马兜铃肾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马兜铃肾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马兜铃肾毒性的研究进展 年级:级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 中药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主要致肾毒性物质是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A)。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后引起的肾损害疾病称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1]。马兜铃酸(AA)引起肾损伤的主要特点是肾小管坏死,肾间质进行性纤维化,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存在许多观点。 【关键词】 马兜铃 马兜铃酸 马兜铃酸肾病 机制 【Abstract】 The main toxic component of Aristolochia debilis is Aristolochic acid(AA). The renal injury caused by drugs which contain AA is commonly called 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 The main features of AA to cause kidney damage tubular necrosis and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it is not specified. There is a lot of perspective of the mechanism of it at present research. 【Key word】 Aristolochia debilis AA AAN mechanism 中药马兜铃[2]是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功能主治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痰中带血、痔疮肿痛、出血等症。此外,本品还具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主要化学成分有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 AA)、马兜铃次酸、木兰碱、青木香酸等。 马兜铃中的马兜铃酸是致肾毒性主要物质,大量服用后可导致急性肾损伤。自1993年比利时人Vanherweghem等 [3]报道“中草药肾病”以来,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即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 AAN)受到了肾脏病学界的广泛关注。下面就AAN进行综述。 AAN的临床分类 AAN的病理表现主要为肾小管变性、萎缩及坏死和(或)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临床上有三种基本类型:慢性型AAN、急性型AAN和肾小管功能障碍型AAN。 1.1.急性型AAN 急性型AAN常在短期内(甚至只服用1次)大量服用含AA中药后发生,临床表现主要为少尿或非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可伴有肾性糖尿,还常有肾外表现,如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血液系统表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及神经系统异常(视听力障碍、震颤)等。急性型AAN的病理表现为肾小管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度变性、坏死、崩解,部分肾小管仅残留裸露基膜,肾间质水肿,偶有少量淋巴及单核细胞散在浸润,肾小球无明显病变,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 慢性型AAN 患者多在持续或间断小剂量服用含有AA的药物后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肾病,出现不可逆的进行性肾损害,往往在数月可数年内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3]。慢性型AAN临床表现为头痛、食欲不振、嗜睡、体重减轻、蛋白尿、肾性糖尿、无菌性白细胞尿等。其病理表现为分布不均一的寡细胞肾间质质纤维化,肾小球无明显病变或呈基底膜缺血皱缩及肾小球硬化,小动脉管管壁壁增厚,管腔狭窄。 肾小管功能障碍型AAN 患者常于间断小剂量服用含有AA的药物数月后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肾小管酸中毒和(或)范可尼氏综合征,同时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而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基本正常。此型AAN病理改变轻,主要为肾小管变性及缩,肾间质无明显病变,肾小球基本正常,小动脉内皮肿胀。 AAN的发病机制 AA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存在多种观点和假说,主要可经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细胞毒作用 黎磊石等[4]观察AAN患者肾组织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可见嗜碱性均匀物质突向管腔,电镜下显示层状结构,并于1999年最先提出AA具有“胞浆毒的特性,长期滞留于细胞内引起慢性肾损害。唐功耀等[5]使用大剂量AA能够杀伤体外培养的HK-2(肾小管上皮细胞),证实AA确实有肾寂管上皮细胞毒性作用,并认为急性AAN的发病机制

文档评论(0)

tianma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