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胸腹水检查
图7-11 腺癌细胞(腹膜腔积液) 图7-10 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胸腔膜积液) 图7-9 间皮瘤细胞(胸膜腔积液) 图7-8 间皮细胞(胸膜腔积液) 三、浆膜腔积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浆膜腔积液检查的目的在于鉴别积液的性质和明确积液的原因。常规检查项目仅限于理学、化学和细胞学检查,鉴别积液性质的符合率较低;随着特异性化学和免疫学检测指标的增加,提高了浆膜腔积液性质诊断的符合率。 1.浆膜腔积液检查项目分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浆膜腔液检查发展到细胞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多项优化组合检查。除了提供鉴别漏出液与渗出液的依据外,还提供鉴别良性和恶性、结核性和化脓性积液的依据。目前,根据诊断需要,将积液检查项目分为3级(表7-30)。 2.渗出液和漏出液鉴别 原因不明的浆膜腔积液,经检查大致可分为渗出液或漏出液。但是,有些浆膜腔积液既有渗出液的特点,又有漏出液性质,这些积液称为“中间型积液”。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①漏出液继发感染。 ②漏出液长期滞留在浆膜腔,致使积液浓缩。 ③漏出液混有大量血液。 因此,判断积液的性质除了依据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外,还应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诊断。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见表7-31。 3.寻找积液病因 浆膜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体征,其病因比较复杂。腹膜腔积液主要病因有肝硬化、肿瘤和结核性腹膜炎等,约占90%以上。胸膜腔积液主要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肿瘤,且有向恶性肿瘤为主发展的趋势。心包膜腔积液主要病因为结核性、非特异性和肿瘤性,结核性仍占首位,但呈逐年减低的趋势,而肿瘤性则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核性与恶性胸膜腔积液鉴别见表7-32。 二 浆膜腔积液检查 人体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膜腔统称为浆膜腔。正常情况下,浆膜腔内仅含有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如胸膜腔液<20ml,腹膜腔液<50ml,心包膜腔液约为10~30ml。病理情况下,浆膜腔内有大量液体潴留而形成浆膜腔积液。根据产生的原因及性质不同,浆膜腔积液可分为漏出液和渗出液。 漏出液多为双侧性、非炎性积液,渗出液多为单侧性、炎性积液。漏出液和渗出液产生的机制和常见原因见表7-21。 一、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1.标本采集 浆膜腔积液标本由临床医师行浆膜腔穿刺术采集,采集中段液体于消毒试管内,且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抗凝剂予以抗凝(表7-22)。另外,采集1管不加抗凝剂的标本,用于观察积液有无凝固现象。 2.标本转运 (1)及时送检:为防止标本出现凝块、细胞变形、细菌自溶等,标本采集后要及时送检,否则应将标本置于4℃冰箱内保存。浆膜腔积液标本久置可引起细胞破坏或纤维蛋白凝集成块,导致细胞分布不均,而使细胞计数不准确。另外,葡萄糖酵解可造成葡萄糖含量假性减低。 (2)生物安全:标本转运必须保证安全,防止标本溢出。如果标本溢出,应立即采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75%乙醇溶液消毒。 3.保存和接收 ①妥善保存:标本收到后应及时检查,浆膜腔积液常规及化学检查必须在采集后2h内完成,否则应将标本冷藏保存。如果进行细胞学计数与分类可将标本保存24h。 ②注意标识:采集标本容器的标识应与检验申请单一致。 二、浆膜腔积液一般检查 (一)理学检查 1.量 健康人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膜腔内均有少量的液体。病理情况下液体量增多,且与病变部位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2.颜色 【参考区间】淡黄色。 【临床意义】渗出液的颜色因疾病而不同,漏出液的颜色一般较浅(表7-23)。 3.透明度 【参考区间】清澈透明。 【临床意义】浆膜腔积液透明度常与其所含的细胞及细菌的数量和蛋白质浓度等有关。漏出液因所含细胞和蛋白质少而透明或微浑;渗出液因含细胞、细菌等成分较多而呈不同程度浑浊。 4.比重 【参考区间】漏出液<1.015,渗出液>1.018。 【临床意义】浆膜腔积液比重高低与其所含的溶质有关。漏出液因含细胞、蛋白质少而比重小于1.015。渗出液因含细胞、蛋白质多而比重常大于1.018。 5.酸碱度 【参考区间】pH7.40~7.50。 【临床意义】各种积液酸碱度变化的临床意义见表7-23-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第一章 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ppt
- 2第二章_离散信源及其信息测度.ppt
- 2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ppt
- 2第二章进出口交易前的准备.ppt
- 2第二节 公务员职务升降.ppt
- 2第二章:色谱基本理论.ppt
- 2第二节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ppt
- 2细菌的生理.ppt
- 2系统工程方法论.ppt
- 2财务管理案例分析.ppt
- 初中生亲子阅读与阅读策略训练研究论文.docx
- 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docx
-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模式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改革与实践研究论文.docx
- 小学美术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路径研究论文.docx
- 绿色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化策略论文.docx
- 小学生早餐饮食习惯对视力保护作用的研究与饮食习惯教育论文.docx
- 初中生艺术社团活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证研究论文.docx
-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策略创新研究论文.docx
- 劳动教育在学生劳动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地位论文.docx
-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多元智能理论的结合实践论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