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

第三講 古今詞義的異同 同義詞辨析 汉语的词汇,除了一部分基本词汇外,都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种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 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参看教材84页) 二、古今词义迥然不同(参看教材84页) 【揭】《说文》:高舉也從手曷聲现代汉语中是“僵硬”的意思。在古汉语中,却是“倒下”的意思。《战国策·燕策》:“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阳僵”就是假装倒下 。《汉书·眭弘传》:“今大石自立,僵柳复起,非人力所为。”“僵柳”即枯倒在地的柳树。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是说百足虫由于脚多,死了也不会趴下。 【很】 《说文》:不聽從也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人同于己则可,不同于己,虽善不善,谓之矜。《说文》:馬疾步也從馬聚聲魏文侯 文侯曰:,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战则民疲;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骤战而骤胜”就是“屡战而屡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今之‘骤’为暴疾之词,古则为屡然之词。凡《左传》、《国语》言‘骤’者,皆与‘屡’同义。” 【购】《说文》:以財有所求也從貝冓聲聲也從音鄉聲这个词,《说文解字》解释为“颜气”,就是说“色”在古代本是指脸上表现出来的气色。 《论语·季氏》:“色思温,貌思恭(脸色考虑温和,容貌考虑庄矜) 《战国策·赵策》:“太后之色少解”,这两例中,“色”都指表情、脸色。在现代汉语中,除成语“谈虎色变”、“巧言令色”、“和颜悦色”等,还保留“脸色”这个意义外,已扩大指各种物体的色彩。 【告诉】古代是专指诉说苦痛或冤屈。 《汉书·成帝纪》:“刑罚不中,众冤失职,驱阙告诉者不绝”,这是指诉说冤屈。 《世说新语·言语》注引《晋阳秋》:“及遭父丧,温峤唁之,尚号叫极哀。既而收涕告诉,有异常童。”这里是指诉说悲痛。在现代汉语中,“告诉”则扩大为把事情说给别人听,使人知道,而不论是愉快的事,还是不愉快的事。 教材85-86页“菜、睡” 2、词义缩小 词义的缩小是指一个词原来概括的范围大,后来概括的范围小。 【坟”】《方言》:“凡土之高且大者谓之坟。”古代本来指高大的土丘,使用的范围比较广。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沿着那汝水的堤岸,砍伐那树木枝条)这里的“坟”指高大的堤岸 《楚辞·哀郢》:“登大坟而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这里的“坟”,指水中高起的土丘。在现代汉语中,“坟”的词义则缩小为专指用土堆起来的坟墓。 【子】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古代本来是一种农具的名称。銚也古田器從金戔聲bó。”命令我那些农奴,准备好你们的农具钱和鎛。“钱”作为一种农具,形状与作用都近似后代的铲。古代曾以钱这种农具作为交易的媒介,后来改用金属制成小型的钱形币,“钱”也就转为表示金钱、钱币了。 詞義褒貶與詞義輕重的變化 1、詞義褒貶色彩的變化 【賄】贈送財物。 《左傳·宣公九年》:“孟獻子聘于周,王以為有禮,厚賄之”。“ 厚賄之”即贈送他豐厚的財物,目的是表彰他的有禮。 【爪牙】壞人黨羽,重要幫兇,也帶有濃厚的貶義;指親信武臣,得力的輔佐: 《國語·越語上》:“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漢書·李廣蘇建傳》:“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清魏源 《聖武記》卷十一:“爪牙之將,用不拘資。” 【謗】指責別人的過失。誹謗;譭謗。 《國語·周語上》:“厲王虐,國人謗王。” 《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今乃輕言恣行,以負謗於天下,甚非計也。”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吾不敢妄謗前輩。” 《論語·子張》:“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爲謗己也。” 東方朔《七諫·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離謗而見攘。” 《醒世恒言·張孝基陳留認舅》:“造這話來謗我!” 【鍛煉】羅織罪名,陷人入罪。 《後漢書·韋彪傳》:“鍛鍊之吏,持心近薄。”李賢注:“言深文之吏,入人之罪,猶工冶陶鑄鍛鍊,使之成孰也。” 蘇轍《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既付獄吏,必欲寘之死,鍛鍊久之不決。” 【復辟】 2、詞義輕重的變化 有些詞古今基本意義相近,但在程度的輕重深淺方面有差別。 【恨】引為憾事、感到遺憾的意思,程度淺。 《史記·商君列傳》:“梁惠王 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帝尋疾崩,遺詔恨不見太后山陵之事。” 杜甫:“每恨陶彭澤,無錢對菊花。” 【勸】現代只能表示消極規勸,程度輕;古代則用來表示積極的鼓勵,程度重。 《左傳·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 蘇軾《東坡志林》:“皆立重賞以勸告訐者。” 3、還有一些詞,雖然基本意義古今相同,但由於社會的發展,詞義所指發生了變化。 【燭

文档评论(0)

yd3272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