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寿山石印章艺术浅论
寿山石印章艺术浅论
杨 世 膺
寿山石印章是许多寿山石收藏者所最为注目的“绝代佳人”,我想,最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难得”两字。寿山石因系天然形成的矿石,纹理、杂色、砂格和材形都是随机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太多的人为安排。方章的基本要求就是方方正正,要锯成材大质优,又不掺杂质、杂色的方章章料实在是难上难,这是事实。因此,就有“印材重质,雕件重工”的说法。由于取材“难”,因此一枚上好的章料便尤为珍贵,备受追捧,加上明清以来,文人墨客们所玩的寿山石自然“三‘件’不离本行”地关注与他们书画文化有关的印章。
人们赞赏印章的难得之美,这本“言者无意”。赞印章之难得本不是“排他”的审美,但有人简单接受,过分放大印章之美,发展成“惟印为美”的畸形审美偏见。我们认为,寿山石雕各具特色,各有长处,宏观的审美原则就是兼收并蓄不偏不倚,应该充分挖掘各种寿山石雕的艺术之美。当然,作为个人审美的趣味选择可以有所偏好,有所侧重,但切勿厚印章而薄雕件。印章固然难得,其他雕件也不乏有上佳的神品。这本是题外之话,但因为在寿山石界当中,这方面的“偏见”过于“严重”,因此多说了几句。
上篇:印钮与印边艺术
“老石迷”多特别钟情印章,甚至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印章高“这虽有些偏激,却不无一定的道理,至少,印章品味极高是可以肯定的。
一、质优材大的印章难觅
“老石迷”多特别钟情印章,甚至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印章高”,这虽有些偏激,却不无一定的道理,至少,印章品味极高是可以肯定的。这大约有如下几个原因:
1、印材难得:
圆雕可以有较大的余地根据石材的天然形状进行构思,薄片可作浮雕,圆顺而少杂质的可雕人物,花色繁多的可雕花鸟虫鱼,裂格多的可雕山水,这些,取材空间较大,可以灵活掌握。而要从一块天然矿石上锯取印章,特别是方章,便无法随意迁就,方正、平直的章体上来不得半点残缺,即使是章体上的一点杂质或花色,也常使得印章的价值大大降低。
2、方方正正的寓意:
玩家特别青睐于方章的原因还在于方章有“方方正正”的寓意。中国古代,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喜以清清白白、方方正正地做人自居。由于方章具有“方方正正”的特点,取石又常以纯净为原则,加上方章之材难得,可以唤起他们以石材喻人才的联想,并在这种关联的想象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由此,喜好方章成为一种时尚,并一代代沿袭下来。
3、裂格杂质无处躲,可以较为放心购买:
经常在寿山石市场上走动购石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同感,就是裂格难防。由于寿山石的裂格泡上油后外表便难于看出,不少购石者买回石头,放上一小段,油一干,石头的裂格便暴露无余。雕刻者常把裂格较多或杂质较多的石材用来雕刻圆雕、浮雕和薄意等。好的雕刻者往往十分巧妙地利用雕件的线条,把裂格“化净”。但有些裂格毕竟太多太深,吃进“肉”中,虽然雕时也用线条加以掩藏,但无法全部“化”尽,涂上油后表面上看没什么,油一干则裂格的痕迹尽显。一般雕件,尤其是“工”较多的雕件,线条很多,购买挑选时较难查看出其裂格隐藏的地方,哪怕
4、篆刻成章的半实用观念:
寿山石的文化崛起是由于元明时被选作篆刻的印材,并逐渐成“三大印石”之首。
北宋时“文人画”兴起。这时绘画、诗词和书法的结合逐渐流行,一些艺术家都是诗书字画皆精的大文豪。如文同、苏东坡、米芾等人。
苏东坡在《书鄢陵王主簿折技二首》中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清·方薰《山静居画论》:“款题图画始于苏、米……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后世乃为滥觞。”文人借画抒情仍意犹未尽,于是便“题以发之”。但,文中提到“款题图画始于苏、米”则有失考据。款题图画始于比“苏、米”还要早的南北朝。
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记载:“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有《游春苑白麻纸图》、《鹿图》、《师利像》、《鹣鹤陂泽图》、《芙蓉蘸鼎图》并有‘题’、‘印’传于后。”可见在书画上落款及印用于书画远在南北朝的梁朝。而宋《宣和画谱》载南唐后主李煜为画院供奉卫贤《春江钓叟图》题诗。有趣的是,这恰好与目前所发掘最早的寿山石雕件(石俑)同时代产生,开始了与诗、书、画这一脉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相磨合、相融相化相生的文化进程。寿山石雕的发端竟与文人在中国书画上用印与落款这两门在当时还是泾渭分明的艺术却“不约而同”地同时
寿山石印章艺术与中国书画的“交合融汇”则是在元明以后名噪一时的“石章时代”。中国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