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行政裁量概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行政裁量概述

  行政裁量即法律赋予行政主体可以选择判断的权力,它是现代行政的典型特征。但在法治社会里,行政主体的这种选择判断权力并不是恣意的,而应当受到一定法律原则的限制。最基本的法律准则便是行政均衡原则。行政均衡实质就是一个利益衡量的过程.行政均衡和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对行政裁量权的控制     法律授予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力出于下列原因:第一,现代社会变迁迅速,立法机关很难预见未来的发展变化;第二,现代社会极为复杂,行政机关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决定;第三,现代行政技术性高,议会缺乏能力制定专业性的法律,只能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或目的,由行政机关采取适当的执行方式;第四,现代行政范围大,国会无力制定行政活动所需要的全部法律,不得不扩大行政机关的决定权力;第五,现代行政开拓众多的新活动领域,无经验可以参考,行政机关必须作出试探性的决定,积累经验,不能受法律严格限制;第六,制定一个法律往往涉及到不同的价值判断。从理论上说,价值判断应由立法机关决定,然而由于议员来自不同的党派。议员的观点和所代表的利益互相冲突,国会有时不能协调各种利益和综合各种观点,得出一个能为多数人接受的共同认识,为了避免这种困难,国会可能授权行政机关,根据公共利益或需要,采取必要的或适当的措施。   在行政行为的实施过程中,除了在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之外,还可能因行政权的行使而在不同的行政相对人间发生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当然,这种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间关系的体现。因为在利益上,“如果所有人都要拥有足够的多,就没有人拥有很多;如果有某些人要拥有得多,其他人必定拥有得较少。”也就是说,如果某个社会成员不承担公共负担,就必然会加重其他社会成员的公共负担;如果某个人多占公共利益,就必然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所能享受的公共利益。  无论是公共利益还是个人利益,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尊重。      行政均衡原则具体内容之展开   通过以上分析,所谓行政均衡,即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裁量时得全面权衡各种利益关系以作出最佳的选择判断,它全面涵盖着均衡各种利益关系的准则,可具体导出平等对待、禁止过度和信赖保护3项原则。   (一)平等对待原则   “平等对待原则”,是作为宪法原则的“平等原则”在行政法中的具体化。我国宪法第33条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因此,平等原则系宪法位阶的法律原则,可拘束行政、立法和司法。作为拘束行政的基本准则,平等原则在行政法中具体化为“平等对待原则”,是行政主体针对多个相对人实施行政裁量行为时应遵循的规则。   (二)禁止过度原则   所谓“禁止过度原则”,即要求行政主体在限制个人利益的手段与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之间进行权衡,以选择一种既为实现公共利益所绝对必要,也为对相对人利益限制或损害最少的手段,具体包括必要性原则和合比例性原则两个部分。   必要性原则,又称最少侵害原则或最温和方式原则,是指行政裁量权的行使应尽可能使相对人的损害保持在最小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在面对多种适合达成行政目的的手段可供选择时,应选择对相对人利益限制或损害最少的手段。该原则的基本要求在于使用“最温和手段”,即对相对人利益限制或损害最少的手段。而对相对人权益限制或损害最少。   合比例性原则,又称为相称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干预不得超过所追求的行政目的的价值,两者之间必须合比例或相称。   (三)信赖保护原则   “信赖保护原则”是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运用。诚信原则即诚实信用原则,其意是指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依诚实及信用之方法。诚信不仅是私法的要求,也是公法的精神,“苟无诚信原则,则民主宪政将无法实行,故诚信为一切行政权之准则,亦为其限界。”诚信原则在行政法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最能够直接体现该原则的是信赖保护原则。 (一)只有人民法院才有权对行政案件进行审判 我国《宪法》第123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本条第1款规定:“人民法院依法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就意味着:只有人民法院行使行政案件的审判权,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个人不享有此权;只要法律、法规规定的能够向人民法院起诉的行政争议案件,人民法院都有权受理并作出裁判。 (二)人民法院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案件审判权 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人民法院对审判权的行使也必须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进行,这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的根本准则。这里所说的法律规定,既包括实体法,也包括程序法。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从最初的起诉与受理、开庭审理,到作出裁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