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房子课件配教套案
《红房子》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通过抓关键词品味文章语言。
3、理解“红房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红房子”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里,有这样一段话:
身体活动的空间是可以计量的,心灵活动的疆域,是否也有个基本达标的数值?
有一颗大心,才盛得下喜怒,输得出力量。于是,宜选月冷风清竹木萧萧之处,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
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
第三间,安放我们的自身。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那该是一幢多么神奇的房子呀!今天,我们要去探访的,也是一幢同样充满魅力的房子,请大家翻开书P82,让我们同黑塞一起,走进他的《红房子》。
投影:幻灯2
板书:红房子 黑塞
二、初读要求
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同时,我提两点要求:(投影3)
1、标注出段落序号。
2、勾画关键词、关键句。
包括:中心句、观点句、哲理句等。
已经读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一下。
下面我请几个同学把自己勾画的关键句读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散文,也称为美文,希望每个同学读的时候都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情,进而品味作者的感情。
抽问:······
这些关键句将是我们理解文章,品味内涵的钥匙。下面请大家再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
三、精读思考(投影4)
文后提示说:“红房子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又是作者想象的理想之所,是他在漫游之后的一个宁静的休憩地。”请从文章中分别找出其现实和理想的依据。
现实:第1段:我多次从你身旁经过,头一回经过时,我的流浪的乐趣就震颤地想起它的对称极,我又一次奏起往昔经常弹奏的旋律
第6段:我曾经有过家乡,建造过一幢房屋,丈量过墙壁和屋顶,筑过花园里的小径,也曾把自己的画挂在自己的墙上。
思考一下:这两段当中的“红房子”是同一幢吗?(不是,前者是别人的,而后者才是自己建造的。)
请同学们来设想一下,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象以及他的心理活动。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理想:第6段:可是每当一个愿望实现以后,很快就变成了不满足。···已经达到的目的,都谈不上是目的,每条路都是一条弯路,每次休憩都产生新的渴望。(也就是说,“我”修建的这幢红房子还是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红房子呢?)
第2段:也许有朝一日····,也许有朝一日····
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朗诵一下第2段,品味其语言,注意两个“也许”。作者理想的境界:安家时,旅途和远方在心中,所以不必远行:流浪时,心灵中有家乡,所以不必羡慕别人的红房子。
可现实却是:我的生活中没有这样的一个中心,而是震颤地在许多组正极和之间摇摆,充满了矛盾。
品味:我曾经虔诚地把生命当作根本来崇敬,后来却又只能把生命看作是功能并加以爱护。
作者人生中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吗?能否得到调和?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得到调和呢?
第8段:矛盾消失的地方,是涅槃境界。
小结:“红房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永不满足现实,永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古今中外,有太多的哲人先贤思考过这个话题,并加以亲身践行,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但是,这样一种状态就像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一样,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
于是,人生应该永不停止工作,永不停止前进。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的先贤达到了惊人的一致:请看《列子》中的一句话: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大家更熟悉的是曹操的这句话:
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迁移延伸
我们曾经学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人慕名前往地坛,打破了那里既有的宁静,多年以后,史铁生又写下了《想念地坛》,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恰如庄生梦蝶。当年我在地坛挥霍光阴,曾屡屡有过怀疑:我在地坛吗,还是地坛在我?现在我看虚空中也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显然,“地坛”已经成了史铁生心灵中的家乡,与史铁生一样找寻到自己心灵中理想家园的还有:李乐薇的空中楼阁、陶渊明的桃花源。下面我们就思考一下:
史铁生的“地坛”、陶渊明的“桃花源”、李乐薇的“空中楼阁”,与本文中黑塞的“红房子”的作用是否相同?
同:都是心灵的休憩地。
异:史铁生等人体现的是一种归宿,一种满足感;而黑塞的“红房子”却是表现对现实的永不满足,红房子只是他前行路上暂时的休息地,一旦到达,由理想变为现实,就不再是他心目中的红房子了,他又必须前行,“红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电路》试题含答案.pdf VIP
- 金属加工与实训教案.docx VIP
- (教研)学习新课标,教学有方向(小学数学课标学习感悟体验分享展示培训课件).pptx VIP
- 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赋能初中班级管理的实践研究.docx VIP
- DL-T 507-2014 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pdf VIP
- 详解2025年《增值税法》专题.ppt
- 农业温室结构荷载规范.pdf VIP
- 附件3:公路工程平安工地建设内业标准化指南(2)(1).docx VIP
- 2025年AI技术驱动下座舱演进趋势与实践报告.pdf
-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大单元作业设计(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