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第三章核酸结构的功能
第三章 核酸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一、什么是核酸(nucleic acid)
天然存在的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
二、核酸的发现和研究工作进展
1868年 Fridrich Miescher从脓细胞中提取“核素”
1944年 Avery等人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1953年 Watson和Crick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
1968年 Nirenberg发现遗传密码
1975年 Temin和Baltimore发现逆转录酶
1981年 Gilbert和Sanger建立DNA 测序方法
1985年 Mullis发明PCR 技术
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1994年 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
2001年 美、英等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框架
2003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 约3~4万个基因
三、核酸的分类及分布
90%以上分布于细胞核,其余分布于核外如线粒体,叶绿体,质粒等。
分布于胞核、胞液。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ribonucleic acid, RNA)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携带遗传信息,决定细胞和个体的基因型(genotype)。
参与细胞内DNA遗传信息的表达。某些病毒RNA也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
第一节 核酸的化学组成
(The Chemical Component of Nucleic Acid)
一、化学组成
(一) 元素组成
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C、H、O、N、P(9%~10%)
(二) 分子组成
1.碱基(base) 嘌呤碱,嘧啶碱
2.戊糖(ribose) 核糖,脱氧核糖
3.磷酸(phosphate)
稀有碱基:如次黄嘌呤、二氢尿嘧啶等。
(1)嘌呤(purine)
腺嘌呤(adenine, A)
鸟嘌呤(guanine, G)
1.碱 基
N
N
H
N
H
N
N
H
2
O
(2)嘧啶(pyrimidine)
胞嘧啶(cytosine, C)
胸腺嘧啶(thymine, T)
2.戊 糖
二、基本单位——核苷酸
(一)核苷(ribonucleoside)
(二)核苷酸(ribonucleotide)
(三)重要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1.多磷酸核苷酸 NMP,NDP,NTP
2.环化核苷酸 cAMP,cGMP
(四)核苷酸的连接
1.核苷酸之间以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多核苷酸链,即核酸。
C
A
H
磷酸二酯键
2.书写方法
5? pApGpTpGpCpT-OH 3?
5? A G T G C T 3?
第二节 DNA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DNA)
一、核酸的一级结构
(一)定义
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由于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碱基不同,所以也称为碱基序列。
DNA: A、T、G、C
RNA: A、U、G、C
二、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一) DNA的二级结构
1. 定义 即平行反向的右手双螺旋结构。Watson, Crick于1953提出。
2. 研究背景
(1) 碱基组成分析
Chargaff 规则:[A] = [T]
[G] ? [C]
(2)碱基的理化数据分析
A-T、G-C以氢键配对较合理
(3)X-线衍射图谱分析
3.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 由两条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以右手螺旋方式盘绕中心轴。螺旋直径为2nm,形成大沟及小沟相间。
这些沟结构与蛋白质、DNA之间的相互识别有关。
5/
3/
5/
3/
(2) 碱基间距0.34nm,螺旋一圈10对碱基,螺距3.4nm 。
(4)糖与磷酸骨架居双螺旋外侧,碱基在内相互形成氢键配对(A=T; G?C)。
(3)氢键维持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纵向稳定性。
4.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DNA的结构参数
A型-DNA
B型-DNA
Z型-DNA
螺旋旋向
右手螺旋
右手螺旋
左手螺旋
螺旋直径
2.55nm
2.37nm
1.84nm
每一螺旋的碱基对数目
11
10.4
12
螺距
2.53nm
3.54nm
4.56nm
相邻碱基对之间的垂直间距
0.23nm
0.34nm
0.38nm
Watson和Crick当年提出的是理想化的DNA双螺旋模型,后来发现其各项参数均与实际的D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