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及动力工程本科毕业生外文翻译.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ocate/pecs 1. 景区简介 120 1.1. 背景 120 1.2. 历史和再造的CO2 122 1.3. 论文结构 123 2. 二氧化碳的性质 123 2.1. 热力学性质 124 2.2. 运输性质 127 3. 跨临界蒸汽压缩循环 128 3.1. 跨临界循环原理 128 3.2. 高侧压力的控制方法 129 3.2.1. 3.2.2. 高侧电荷控制系统 129 高侧音量控制系统 130 3.3. 热力学损失 131 3.4. 热泵和热回收跨临界循环系统 131 3.4.1. 在排热温度滑移 131 3.4.2. 加热和制冷能力的特点 131 3.5. 方法温度及其重要性 132 *相应作者.电话.:t82-42-869-3089;传真:t82-42-869-3210. 电子邮件地址:kimmh@(M.-H.Kim). 0360-1285/$-seefrontmatterq2003PublishedbyElsevierLtd. doi:10.1016/j.pecs.2003.09.002 在CO2蒸气压缩系统的基本过程和系统设计问题 Man-HoeKima,*,JosteinPettersenb,ClarkW.Bullardc 机械工程系,韩国科学技术院,科学城,305-701大田,韩国 能源和过程工程,特隆赫姆挪威科技大学,NO-7491挪威, 机械与工业工程,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1206西绿街,香槟,IL 61801,美国 2003.02..25 Received :2003.0.9..15 accepted 本文介绍了最近的事态发展和国家的最先进的CO2跨临界循环技术在各种制冷,空调和热泵应用。重点将放在基本工艺和系统设计问题,包括特征和CO2,性质的讨论循环的基础,高侧压力的控制方法,热力损失,周期的修改,部件/系统设计,安全因素,和有前途的应用领域。本文提供了一个文献回顾,并讨论了CO2在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点技术在制冷,空调和热泵应用。先进的循环设计方案也作了介绍建议的基本周期可能的性能改进。 摘要 q 2003由Elsevier出版有限公司 关键词:天然制冷剂;CO2(r-744);跨临界循环;蒸汽压缩系统;制冷;空调;热泵;压缩机;换热器 能量与燃烧科学进展30(2004)119-174 目录 120 M.-H.Kimetal./能量与科学的进展30(2004)119–174 3.6. 跨临界系统的能源效率分析 132 4. 改进周期 133 4.1. 内部热交换循环 133 4.2. 工作恢复扩张 134 4.3. 两级循环 135 4.4. 闪蒸气体旁路 136 5. 传热与流体流动 137 5.1. 超临界流体的传热和压降 137 5.2. 流汽化的传热和压降 138 5.3. 两相流流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