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3.3.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精选课件3.3

*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开始在欧洲走路,走得比较慢。那时我们中国除极少数留学生以外,一般人就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马克思其人,……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不过以前在中国并没有人真正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 ——毛泽东(1945年4月)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902年 梁启超 “马尔克者,名卡尔,氏马尔克,生于德利尔。父为辩护士,笃于教宗。马尔克少始学,慕卢梭之为人。长修历史及哲学,始冀为大学祭酒。……初马尔克在巴黎,与非力特力嫣及尔相友善。嫣及尔者,父业商,少从事焉。习知其利苦,乃发愤欲有以济之,以是深研有得。既交马尔克,学益进。马尔克既去法,嫣及尔亦从之北游,因相与播其学说于比律悉之日报间,言共产主义者群宗之。万国共产同盟会遂推使草檄,布诸世,是为《共产主义宣言》。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 --《朱执信集》上册第10―11页 朱执信 ①梁启超:较早介绍马克思,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开始传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条件: (1)代表人物: 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③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 ②朱执信: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 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 (1)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2)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基础) (3)十月革命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4)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 2、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1)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 (2)1919年5月李大钊为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 (3)在北京大学和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 4、三次论战: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了。 3、工读互助团的失败: 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造。 5、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 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 上海 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从学术介绍到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扩大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1、使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和性质。 2、为中共诞生奠定思想、干部和阶级基础。 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影响   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是很危险的。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 ——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问题与主义之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03200221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