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枯丝核菌与链霉菌的抑制关系.doc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枯丝核菌与链霉菌的抑制关系

立枯絲核菌與鏈黴菌的抑制關係 摘要 此實驗為探討鏈黴菌抑制立枯絲核菌之關係。由前人資料得知鏈黴菌會釋放抗生物質以抑制立枯絲核菌,又抗生物質通常是在對鏈黴菌不利的環境中產生。實驗設計考慮在自然界中此兩種生物的生長情形下,由單獨培養依次加入時間、改變培養基成分、距離等環境因子的考量。在由這些實驗結果判斷出使鏈黴菌對立枯絲核菌有極佳抑制效果的環境。 由於此次實驗主軸為鏈黴菌,故在實驗中皆已使鏈黴菌最能抑制立枯絲的環境作為最佳抑制環境,透過之前幾個實驗找出最佳抑制環境後,在最後直接讓鏈黴菌以及立枯絲核菌在此環境中對峙培養。再控制鏈黴菌以及立枯絲核菌的數量變化,試驗在最佳抑制環境中的鏈黴菌與立枯絲核菌在不同數量下的抑制關係。 研究動機 動機 一開始,我們希望朝生物防治方面研究。之後在偶然中,發現有一種能危害多種植物的立枯絲核菌引起的立枯病非常難治療,我們便試著想找出能抑制立枯絲核菌的生物防制方式。 在微生物學中得知在培養土中加入鏈黴菌可作為抑菌土,而現在常用的抗生素多是由鏈黴菌所產生的。石信德、黃振文(2003) 在鏈黴菌抗拮立枯絲核菌的實驗中證實了鏈黴菌的確有抗拮立枯絲核菌的能力。不過若想直接使用鏈黴菌來抑制立枯絲核菌時,如何在特定的環境中,使鏈黴菌抑制的效果最佳,引起了我們深厚的興趣。 前人研究 鏈黴菌(Streptomyces) 鏈黴菌的分類地位以往被認為在真菌和細菌之間,但由於不具核仁、核膜,應屬於原核生物。鏈黴菌屬於放線菌綱(Actinobacteria)、放線菌目(Actinomycetales)、Pseudonocardiaceae科、鏈黴菌屬(Streptomyces)。鏈黴菌為革蘭氏陽性菌,具氣生菌絲(aerial mycelium),且可於鏈黴菌上形成斷生孢子,絕大部份鏈黴菌以腐生的方式存活於土壤中。對大自然中的大聚合分子有分解的能力,是常見的分解者。鏈黴菌的斷生孢子壁厚,對不良環境耐性強,為可休眠孢子(何炳璋何炳璋黃玉蘭.tw) 圖 1-1 立枯絲核菌適合的生長環境,PH值5~7,在PH5.9時菌絲生長最佳。無光照下生長良好,立枯絲核菌可生存於5~45℃的環境,25℃時最好。適合的氮源為草酸銨鹽、硝酸鉀。多發生於高溫多濕季節,尤以炎熱氣候、午後陣雨加上通風不良時更猖獗。 立枯絲核菌可為害植株根、莖、葉,病原菌通常由插穗基部侵入,亦可由切口侵入莖部,植株被感染初期靠近地面之葉片呈現水浸狀腐爛,高溫多濕時病狀迅速擴展,致所有葉片顏色由下向上變深,莖部腐爛,最後整株死亡。於台灣則以造成水稻紋枯病而聞名(黃玉蘭g C12H22O11---30 g Agar---15 g (/1 Lwater) ISP4:K2PO4---1 g MgSO4˙7H2O ---1 g NaCl--- 1 g (NH4)2SO4---2 g CaCO3 ---2 g FeSO4˙7H2O---0.001 g MnCl2---0.001 g ZnSO4---0.001 g Agar---15 g (/1 Lwater) WA:Agar---15 g (/1 Lwater) 生物材料 鏈黴菌(Streptomyces padanus) 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由台大植病系沈偉強教授提供 研究過程或方法 實驗 目的 最佳吸收波長尋找及培養基比較 找出適合測量的波長及比較立枯絲核菌和鏈黴菌在各培養基生長的情況以供往後的實驗參考。 生長曲線 測量並繪出鏈黴菌與立枯絲核菌生長曲線 共處培養 找出鏈黴菌放出抗生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h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