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二中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6课.ppt

单县二中 2017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6课.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式训练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山东省单县第二中学 考点概览 备考策略 (一)实践 1.实践的概念 2.实践的特点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三)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 3.真理的条件性 4.真理和谬误 (四)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2.认识的无限性 3.认识的上升性 1、高考非选择题考查主要集中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考点上,其他则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2.结合人类认识自然界、探索太空等具体案例,考查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等。 高频考点重点把握 高频考点重点把握 高频考点重点把握 问题导学 一、实践与认识 二、真理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的特点有哪些? 三、认识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认识过程的特点) 巩固基础 构建网络 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2、怎样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特别提醒: 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 澄清几个误区 (1)要区分认识的来源和途径,获取认识的途径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 (2)促进认识发展的动力有多个,但根本动力是实践。 (3)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5)盲目的实践是指在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缺乏意识指导的实践。 考点一: 实践与认识 典例导引 1.(2014·高考江苏卷)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命题点一 实践的含义、特征 解析: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人们对海洋的探索水平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认识海洋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③④与题意不符。 命题探究 * 2.(2014·高考海南卷)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销路。这表明: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 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说法错误,因为认识决定于实践,但是并不一定始终落后于实践,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可能先于社会实践;④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需要,故排除;①③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典例导引 命题点二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命题探究 考点突破 注意分辨以下几种观点: 考点二 真理和认识过程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但不等于人们不能获得真理。 ②获得终极真理的观点违背了认识的无限性,永远达不到真理的观点则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③真理都是客观的,不等于真理是不变的,没有永恒的真理。真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完善。 考点突破 考点二 真理和认识过程 真理与谬误 (1)真理和谬误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区别) (2)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联系) 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②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就是真理,而不是谬误,二者的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